抓好清水河上游综合治理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时间:2022-07-06 10:04:52

抓好清水河上游综合治理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一、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现状

清水河上游位于张家口市大境门外的红旗桥断面以上,包括桥西区的部分区域小西沟和崇礼县大部分区域,总面积2095km2,其中小西沟流域总面积55.4 km2, 崇礼县境内清水河、西沟河、中沟河流域总面积2039.6 km2,源头至红旗桥处总长82km。

据调查,清水河上游有水土流失面积974 km2,其中桥西区小西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2km2,崇礼县境内水土流失面积942km2,平均侵蚀模数为2900T/ km2.a左右,每年流失泥沙约300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而且也给下游张家口市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河床因淤积而逐年抬高,严重影响清水河的行洪安全,特别是给市区清水河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二、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及成果

我市实施三年大变样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自2008年开始将该项工程列入市城建重点建设工程,四年共投入资金18453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km2,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5000万元,相关县、区及塞北林场项目整合及自筹资金13453万元。各年度工程实施投入情况见下表:

2008-2011年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情况表

经过四年的治理,该项工程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1.8km2,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坡面水平沟、鱼鳞坑整地造林工程,沟道的沟头防护、谷坊坝及铅丝笼拦沙坝等综合立体防护工程均已发挥出预期的拦沙效益,拦沙率达到60%以上,近三年清水河未发生大的洪水过程,基本达到了将上游泥沙就地拦蓄、为下游输送清水的目的,保障了市区的行洪安全及橡胶坝的安全运行。

三、采取主要的工作措施

1.多渠道筹资,确保工程建设的持续投入

在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之初,就研究制定了工程的投入机制。一是在市财政根据工程的年度实施方案,每年投入1000-15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补助;二是项目整合,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投资项目规划在该区域内;三是通过融资贷款形式解决部分治理投资;四是以上投资不足部分由工程所在县、区自筹解决。由于工程投入有保障,从而使得工程建设得以连年持续开展。

2.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尽快缓解因清水河上游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泥沙下泄、淤积市区清水河治理工程,市水务局会同具甲级设计资质的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通过大量的野外勘测调查,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并于每年的岁末年初编制完成第二年的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为政府研究制定年度治理任务提供依据,保证了工程的及早开工、并按照进度要求及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齐心协力做好各自工作

该项工程作为市级重点工程,市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与市农工委、发改、林业、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日常做到治理工作的信息畅通,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部门根据自己职责做好相应的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了各年度治理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4.坚持专业队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崇礼县是我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经过多年的治理实践,锻炼出一批素质强、经验丰富的水保专业治理队伍,这些施工队伍连年承担着该县的水保治理施工工作,所承建的各项治理工程均顺利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并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的赞扬。因此该项工程的实施延续专业队施工的做法,由各建设单位与各专业队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各自职责,使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5.因地治宜,因害设防,治理效果明显

几年来,该项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采取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人工抚育同封育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建设自上而下的综合防治体系。坡面挖水平沟、鱼鳞坑,栽植苗木,既蓄水拦沙保墒,又给苗木提供了水分;在支毛沟头修筑沟头围埝,控制沟道发育;二级沟道修筑较大的铅丝笼拦沙坝,达到拦截泥沙、输送清水的目的。

6.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生物成活率

近几年,该区域连年干旱,给生物措施的实施及成活率带来很大影响,亦成为能否取得预期治理效益的关键。因此各承建单位采取多种措施,力保当年生物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一是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抓住雨季少有的几场有效降雨,组织劳力大上生物;二是选用优质苗木及籽种,特别是松树全部采用营养杯苗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做到随起随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三是抓住秋季造林的有利时机,开展大规模荒山造林及林地补植工程;四是对所栽杨树插条采取冷藏的办法,根据土壤墒情适时进行扦插栽种。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清水河上游经过四年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效益,至2011年底该区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7平方公里(含21世纪首水规划崇礼东沟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8平方公里),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387平方公里,为控制上游泥沙下泄给清水河治理工程带来的安全隐患,继续开展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为做好今后的治理工作,在继续发扬前几年成功的治理做法的基础上,应建立起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此项工程效益的长效发挥。

1.继续开展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理对现有的水土流失区域今后需逐年安排治理,做到应治尽治;二是对历年来的水毁工程及成活率不足90%的植物措施进行摸底调查,每年安排一定的补治任务。

2.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是市及相关县、区财政每年需拿出一定的治理资金,作为开展治理工作的保障;二是通过整合国家或省在该区域的生态治理项目,集中财力进行综合治理。

3.建立长期的管护机制,确保治理效益的长效发挥。项目所在县、区要完善已有的禁牧和管护政策法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确保治理成果不被人为破坏。清理整治河道采沙,做到有序开采。

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实施中要实行监理制,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工程的验收工作,对工程数量及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要限期整改,直到合格后拨付全部工程投资。

5.开展治理成果的监测、评估工作。对历年来的治理成果进行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治理面积、工程保存情况、生物成活率及生长情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下游橡胶坝内的淤积情况等。根据监测数据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侯美英(1974-11-7),河北省宣化县人,工程师,从事水环境监测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上一篇:试论煤矿阻燃输送带及其检测 下一篇:优化污泥处理系统运行 提高污泥脱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