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7-06 10:02:33

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无疑是促进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从一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活动不外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生理活动的外显形式是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体育来求得发展。心理活动是内隐的,它可以直接表现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也可以通过道德行为、智慧行为、审美行为及劳动行为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途径。如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而行为变化又依赖于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解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问题。智育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标志就是将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大脑中的认识结构,其本身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其引起的变化也是心理变化。由此不难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发展既可以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直接培养和训练来完成。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的途径。在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的同时要求形成学校、家庭和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方位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等心理品质。各种教育场合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发生的学习动机,结合教材进行记忆策略以提高学生记忆力等。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科技、体育、卫生、艺术等活动和各种参观、考察、心理训练及公益劳动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学校要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争取他们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配合。要充分利用医疗、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校不仅要有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而且还要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极情感,增强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顺畅。另一方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健康的教育环境应是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形成健全人格的环境。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信心与自尊心,从而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四、发展优先、防重于治

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障碍的矫正与治疗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坚定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力,他们就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的最根本的预防。

五、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每个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原因不同,心理咨询必须要针对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因势利导。除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上一篇: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