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促和谐 解决就业惠民生

时间:2022-07-06 09:52:25

发展经济促和谐 解决就业惠民生

【内容摘要】: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海南藏族自治州就业现状,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全州上下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构建新形势下海南州多元化就业新格局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南州委宣传部

【关键词】:海南州 构建多元化就业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多年来,海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就业问题,甚至将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考核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根据第一次、第二次全州经济普查数据对比,对海南州法人单位就业人员基本状况作一浅析,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促进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提供理论依据。

一、GDP、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及其内部结构

2004年至2008年,正值海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州委、州政府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认真实施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支柱产业,使得全州经济实力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生问题不断改善。全州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基本单位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单位就业人员的稳步增长,而单位总量的不断扩张,人员就业的逐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经济发展的车轮。

㈠全州GDP与就业人员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而言,宏微观经济形势影响着单位就业形势,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派生需求关系。经济增长通过各个部门、各个产业的经济活动形成劳动力需求,创造出就业岗位,并集中构成就业总量。因此,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就业实现较快增长。

㈡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及产业结构状况。短暂的五年时间,单位就业人员在机构类型、行业分布、产业布局、性别构成、学历结构、技术职称分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人力资源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1、从机构类型看:2008年,全州法人单位就业人员39536人,比2004年增长34.8%。其中,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0470人,占26.5%;事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0315人,占26.1%;机关法人单位就业人员7364人,占18.6%;社团法人单位就业人员3206人,占8.1%;其他法人单位就业人员8181人,占20.7% 。各种机构类型中,社团法人增速居首,高达16.4倍。

2、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看:2008年,全州各类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9847人,占50.2%;教育5741人,占14.5%;制造业3374人,占8.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715人,占4.3%;批发和零售业1375人,占3.5%;建筑业1000人,占2.5%。

3、从三次产业分布看:随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二、三产业发展趋快,产业就业容量扩大,单位就业人员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全社会就业人员不断向二、三产业聚集。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接纳劳动力的主要力量,一经普、二经普中,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均在七成以上。

5、从学历结构看:全州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357人,占0.9%;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人员5964人,占15.1%;具有大专学历人员9762人,占24.7%;具有高中学历人员9111人,占23.0%;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4342人,占36.3%。

6、从技术职称分组看:全州具有技术职称人员数比2004年多1676人,增长23.1%。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57人,增长102.3%;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876人,增长45.5%;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人员4095人,下降0.5%。

7、从技术等级看:具有技术等级人员比一经普增加1859人,增长18.6倍;各种等级的人员数均成倍增长。高级技师81人,比2004年增长2.7倍;技师184人,增长6.7倍;高级工973人,增长36.4倍;中级工721人,增长24.8倍。说明全州高技术等级人才在储备上逐年增多,后劲充足。

二、个体经营户就业人员基本情况

㈠个体经济解决就业的能力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利益直接、风险自担、机制灵活的特点,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富活力的经济细胞,能够将分散的、闲置的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力量。

㈡个体经济为县域外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个体私营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和经营形式,在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竞争力和极大的膨胀力。在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活力、拓展就业空间、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就业人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人员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㈠部分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多年来,就业问题备受各级政府关注,可部分行业、一些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因技术进步导致用工减少,在吸纳劳动力方面仍显薄弱。

㈡女性就业仍面临各种挑战。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尽管女性就业人员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分别比全省、全国相差3.5个百分点、5.9个百分点。

㈢个体经营发展极其不平衡。全州14个行业、上万户个体经营户中,房地产业仍属空白,至今没有打破为零的格局,导致从事房地产个体经营的就业人员也为零。

㈣就业压力已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近年来,就业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形成就业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二是结构性调整导致失业。三是科技进步减少单位用工。四是劳动者素质低下限制就业。五是农转非人口处于就业劣势。

四、解决海南州单位人员就业的对策建议

㈠多措并举谋发展,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保持带动就业稳步增长的新势头。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只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㈡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以关注关爱民生为核心,搭建拓宽就业渠道的新平台。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大任务,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就业,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任务,强化并树立就业重于经济增长的理念,用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来消化就业存量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以充分的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助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㈢破除传统就业观念,以构建多元化就业为格局,营造劳动者各尽所能的新局面。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人才的。只要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㈣增强培训效果,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资本,打造抢占劳动力市场的新氛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谓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迫使就业者有一种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从事本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

㈤发展壮大个私经济,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重点,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仅个体经济解决了全州近2万人的就业,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就业群体。因此,要着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职能,提升拓宽就业的能力,使个体私营经济成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杠杆,成为创造财富、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魔杖,成为创业兴业、脱贫治富、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一大法宝。

上一篇:浅析电力财务预控管理与JSP技术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