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06 07:50:22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61-01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又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脑卒中、冠心病和尿毒症是高血压的三大并发症,也是高血压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死亡率占人类死亡的首位。迄今为止,高血压只是可控制,难于治愈。及早、持久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及尿毒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均对高血压有肯定疗效,深受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青睐,但两药单独应用降压效果不够理想,加大剂量副作用又明显增多,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我们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的分期标准,排除临界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109例,女性38例,年龄62~83岁,平均67.9岁;病程为5~32年,平均(11±8)年;均属于Ⅰ、Ⅱ、Ⅲ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43例,脑血管病19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者41例,肺心病4例,心功能不全6例。147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49例,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平均血压、各期分布、病程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47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为单用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组和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组;A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一日三次,B组口服美托洛尔每次100mg,一日两次,C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一日三次,同时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一日两次,治疗期间随时测量血压进行剂量调整,血压稳定后4周左右剂量减至最小有效量,对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更改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1年。

1.3 疗效评价。根据《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A组患者显效22例(44.89%),有效8例(0.082%),无效19例(38.78%),总有效率61.22%;B组显效19例(38.78%),有效9例(18.37%),无效21例(42.86%),总有效率57.14%;C组显效40例(81.63%),有效5例(10.2%),无效4例(8.16%),总有效率91.84%。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

2.2 不良反应。A组有16例出现干咳,其中1例因频繁干咳而更改治疗方案;B组8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感;C组1例出现干咳,1例出现心动过缓;A、B、C三组均有头痛症状出现,但不影响治疗,总体副作用发生情况C组明显低于A、B两组。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全身小动脉病变,主要是壁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内径缩小,导致主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该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大中动脉。血压升高是血流动力学上的表现,夜晚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从而导致靶器官缺血受损,严重的会诱发缺血性脑卒中[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3.1 卡托普利作为第一代ACEI临床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它的降压机制是与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产,降低其收缩血管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并通过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轻水、钠潴留,达到降压目的,可用来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缺点是容易导致干咳。

3.2 β受体阻滞剂作为第一线降压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美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β一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或降低心肌对儿茶酚胺及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从而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使血压降低,其疗效在临床已经得到充分肯定。

3.3 本研究显示单用美托洛尔和单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并不能收到满意效果,这也与陈雪梅的观点一致[2];卡托普利的主要副作用有干咳、粒细胞减少、血钾升高等,大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更明显,美托洛尔的副作有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传导阻滞等,也与剂量大小相关,而上述两药联用可减少两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收到满意降压效果,本研究显示两药联用总有效率可达91.84%,因此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建议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福南.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J].华厦医学,2005,18(2):176-177

[2] 陈雪梅.三联药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6例疗效观察[J].中华民康医学,2010,5,22(9)1109-1110

上一篇:妊娠高血压综合 下一篇: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