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设计中的“预设”

时间:2022-07-06 07:40:52

谈有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设计中的“预设”

摘要:在中职学生进行英语课堂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精心预设并恰当运用预设和生成这一辩证关系,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有效;幼儿英语教学法

经过幼儿教学法的系列学习,学前幼保专业的学生已经对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园见习又让她们见识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但当教学法与英语学科融为一体时,由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幼儿英语课程的差异性,学生在课堂模拟教学过程中必定会存在问题,我从通过“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设计中的两种有效预设来谈谈如何创建有效课堂。

一、以换位思考预设学生产生的问题

(一)教学现象

本章课题为“Feelings”(happy,sad,angry,scared,tired),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本课中所给对“教案示例”来感悟、理解幼儿英语教学组织过程,然后进行英语课堂模拟教学。教案示例仅仅是展示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流程,对于该怎么处理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只能照搬书本给出的教案进行模拟教学。因此,模拟课堂中遇到“小朋友”出现学习上的疑惑或困难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二)问题解决

对于上述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是:

1 让“小朋友”猜猜教师带来的“朋友”(教具)是谁,当“小朋友”说的答案不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具,仔细观察教师能否恰当地引导“小朋友”自然流畅地导人课堂主题。

2 怎样利用在教案示例中出现的“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

3 “小朋友”在学习中遇到几次困难、困惑,教师是否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并灵活运用原有的教案示例,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为此,我在课堂上重点观察和记录了学生的模拟教学:

学生面对“小朋友”不能猜出热身。部分的问题时毫无对策,只能直接唐突地展示所带教具“Simon”。

五位模拟演讲的学生只会简单地播放歌曲而没有利用好歌词中“happy”这一与课堂主题有关的关键词。由于充分的课前准备,面对这些问题,课堂上指导教师及时给予了学生恰当地引导,比如,学生可以说:“No,try again,”;“I’m sorry,it’s not a rabbit”;“dang,dang,dang,dang,Look,our friend is calling you(模仿Simon的声音)”;教师还指导学生可以用拍手、点头或跺脚等肢体语言来突出歌曲中的“happy”一词……

由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我自然地做了点拨,学生再度模拟教学的时候就轻松完成了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实践感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教学预设的重心,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为高质量的教学预设服务,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感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点拨方法。

我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来预设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1 学生知识缺陷引发的问题

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水平有限,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两者给学生的模拟教学带来了困难。比如,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教学过程中幼儿英语教学法几大原则的灵活运用等。那么作为指导教师就必须及时纠正学生课堂用语,并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简化课堂用语的好处;抓住模拟教学中的实例,让学生共同探讨教学法原则的运用,以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得以体现。

2 学生实践中外部的干扰因素

面对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以及模拟教学中的“小朋友”,本来已经准备好的内容可能无法如期表现出来。若是有人因某些模拟教学片断而发笑时,学生会感到更加紧张。此时需要指导教师主动调控课堂,给学生加油鼓劲,给予适当的提示来减少学生的压力。

3 实践经验的缺失

虽然学生参加过几次幼儿园的听课见习活动,但亲自尝试执教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站在“小朋友”面前难免会有些茫然失措,甚至手忙脚乱。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示范和鼓励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另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模拟教学机会是关键所在。

二、给非预设性的生成留有空间

(一)教学现象

在模拟教学中,有学生在热身部分表现自然流畅,表面上看上去很好,实则有些投机取巧。学生为了能达到指导教师要求的自然流畅度,与“小朋友”的所有互动交流都用“Yes or No”的问题进行。

(二)问题解决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当学生在模拟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的好时机。指导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学生互评的模式,让他们在课堂现场进行自由讨论,自由发挥。而作为指导老师,仅仅是学会倾听,做一个引领人、一个信息的重组者。最后,通过互相讨论与探索,有学生建议把“Yes or No”的问题模式改成选择题形式,也有的学生建议把“Yes or No”的问题改成故事填空的模式来引出主人公等。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弹性空间”里可以火花四溅,效果颇好。

(三)实践感悟

再精心准备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具备积极应对、巧妙利用“课堂意外”的能力,这将成为有效课堂的精彩之举。

感悟:善于抓住新的生成点,给学生巧留空间。

当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或表现有进一步拓展延伸的可能时,当师生互动中冒出精彩火花时,这种非预设性的生成点将使得教学有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在以上所述的问题中,学生已经注意到热身部分的教学要求——自然流畅性,但指导教师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善于捕捉有效生成点,以此为切入口,巧妙地留住了这个可以让学生得以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讨来发掘更多更妥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个非预设性的生成点上,通过思考得出了许多巧妙的教学办法,不仅完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更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对教案示例的二次创作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总之,教师要想获取有效课堂,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纯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前预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然而,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决定了非预设性的生成点无处不在,因此善于发现并能恰当抓住新的生成时机和资源是获得有效课堂的关键。同时,关注、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也将有助于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上一篇:略谈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下一篇:争做精品 不做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