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在中国钢铁行业升级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06 07:01:52

整合在中国钢铁行业升级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是钢铁生产规模大国,产量连年第一,但相对全国的钢铁总产量,国内单个钢铁企业的规模并不大,落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从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来看,扩大我国钢企规模的最佳途径应该是企业整合,而不是兼并;是强强联合,而不是简单的救死扶弱;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企业行为。就钢铁行业特点来说,我国钢企整合,目标应该是建立若干个市场份额相对集中的大型钢铁企业。

关键词:钢铁生产;整合;龙头企业

钢铁是国家的基础工业,承担着钢铁铁材料提供的重任,体现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钢铁行业的投入产出规模都很大,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权重也较大。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之中,而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全球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低迷状态,这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当下,我国的钢铁行业状况令人担忧,难以承担起行业的社会及国家责任,因此,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柱的钢铁行业必须改变这种不利困境,实现行业升级,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履行自己的职责,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行业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不但支撑不起行业的自身发展,还将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自1996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之后,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规模不断发展,2011年更是达到68326.5万吨(中国大陆)的规模,占到世界钢铁产量的44.94%。产量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年产量也只有10759.5万吨,仅占我国总量的15.75%,第三位的美国,年产量是8624.7万吨,占我国的12.62%。我国钢铁的生产规模不但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远远超出其他国家,2011年比世界排名前第2名到第17名的国家/地区钢铁产量的总和还多出415.9万吨。

2.从微观企业层面来说,单个钢铁企业的产量不高,行业的集中度也不高

我国现有钢铁生产厂家1200多家,有64家年生产超过100万吨,前10家的生产总量在336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9.2%,前20家企业的生产总量在4439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4.97%。产量最大的河北钢铁,2011年的粗钢总产量7110万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0.22%。鞍钢以4620万吨处第二,占全国总量的6.64%。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日本,最大的生产厂家新日铁,2011年产量是3330万吨,占日本总产量10760万吨的30.95%;2010年的产量是3450万吨,占日本总产量10960万吨的31.48%。2010年日本前五家钢企的生产量9080万吨,占日本总产量的82.85%。美国前五家2010年的产量为5540万吨,占美国总产量的68.85%,其中最大的美国钢铁公司产量为2220万吨,占27.58%。欧盟、韩国前三四家钢企的产量占总产量都超过80%以上。

3.行业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弱

我国钢企在世界钢铁行业中的话语权弱主要表现在上游铁矿石采购和下游钢材销售两个方面。

(1)上游铁矿石采购

我国是铁矿石消费大国,也是铁矿石国际贸易中的采购大户。2010年全球生产铁矿石18.5亿吨左右,而我国铁矿石消费就在94433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51%。当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1864万吨,占我国矿石消费总量的65.5%,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33.4%。2010年我国前20家铁矿石进口企业的进口总量在28328万吨,占我国当年进口总量的45.79%,进口量最大的宝钢钢铁占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6.41%,粗钢产量大户河北钢铁集团进口铁矿石3600万吨,占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5.8%。

世界铁矿石贸易市场中,三大巨头占据半壁江山,左右着整个国际铁矿石贸易格局。2010年淡水河谷(Vale)的产量在3077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6.6%,力拓(RIO)的总产量在186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0%,和必拓公司(BHP)公司的总产量在1280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三家巨头的产量总和占世界总产量的33.5%。

正是三大巨头占据着这种有力的国际贸易地位,进而牢牢把握着铁矿石交易的话语权,使得我国虽然是铁矿石国际贸易中的采购大户,但在铁矿石贸易方面的话语权基本丧失。

2003年,宝钢开始参与铁矿石的定价谈判,但自己的意志并没有得到体现,最终接受18.6%的价格涨幅。

2005年,中国钢企被动接受暴涨71.5%的局面,为此,我国钢企每吨至少增加200元的成本。

2006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9%,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增加了70亿到80亿元人民币。

2007年,中国钢铁企业走向联合,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首度取得首发定价权,铁矿石价格上涨9.5%。

2004年至2008年,中国与三大矿山之间的前几轮铁矿石谈判,主要体现在定价权之争,也是长协价机制确立的时代。2009年至2010年,年度长协价格机制被打破,改推更灵活的定价机制。这期间,曾出现了季度、月度甚至全现货的各种合同,最终,演变成目前的基于指数的季度定价机制。

从2003年首钢首次参与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每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基本上都以我国钢企的无奈,被迫接受价格上涨结束。我国虽是世界铁矿石贸易中的采购大户,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采购规模上的强势,甚至连平等的贸易谈判地位都难以获得。

(2)钢材销售市场

我国钢企在上游铁矿石采购环节话语权很弱,在下游钢材销售市场话语权也不强。我国出口的钢材增值少,但受打压的事件并不少。

我国钢材出口的总体特点是量大价低,高附加值的品种少。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钢材2724.6万吨,出口钢坯0.08万吨,同比下降81.7%,折合粗钢2898.6万吨,同比增加310.5万吨。而钢材进口为695.5万吨,进口钢坯19.3万吨,折合粗钢为759.2万吨,同比减少122.9万吨。出口钢材平均单价为959.8美元/吨,2011年同期为1023.2美元/吨,下降了63.4美元/吨;进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326.2美元/吨,2011年同期为1366.6美元/吨,下降了40.4美元/吨,进出口价差366.4美元/吨。

除了钢材出口价值方面,中国在钢材及制品出口市场方面也受到极大的压制。

2009年11月,美国开始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009年12月,美国开始对中国产的石油钢管征收约10%到16%的关税。

2010年1月,美国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钻管发起双反调查,相关申请方主张的倾销税率高达429.53%至496.93%。

2010年11月,俄罗斯终裁决定对中国的含镍不锈钢板征收29.9%-39.1%的反倾销税;同年9月,中国钢铁产品受到来自加拿大和欧盟的贸易救济调查。

3.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动力弱

与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动力也不强。按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分析,“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专家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自主创新成果不多。轧钢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和部分关键装备仍然主要依靠引进,非高炉炼铁、近终形连铸轧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4.钢企盈利状况堪忧

受国内钢铁行业生态以及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呈逐步下降趋势。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74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75.3亿元,同比下降4.5%,销售利润率为2.4%,这一盈利水平也远低于同期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一公斤钢铁卖不上一公斤猪肉的说法也是当下我国钢铁行业盈利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

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从深层次上看,这与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偏小,行业无序竞争严重极为相关。建立若干个大型的能够主导国内钢铁生产的龙头企业,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目前钢铁行业一片肃杀,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迅速贯彻国家“十二五”钢铁行业规划的精神,着手进行大型钢企的建立。

大型钢企的建立时间紧迫,依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必须走企业整合的路子,这种整合必须是强强联合,不能是单纯的扶弱或救死。就我国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境况,相对较强的钢企应该意识到整合的必要性,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推动这种整合。

这种整合所牵涉的面广,涉及的利益关联复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冲破相当多的框框,但为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升级,为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强盛,挑战这些困难是值得的。若进行这样的大整合,需要预定相应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

二、整合的目标及效果

我国钢企整合的目标应当以建立大型的强大的龙头企业,从而主导中国钢铁行业升级,迈向世界钢铁强国,最终实现承担人类钢铁材料技术不断突破的重任。所建立的大型钢铁企业在规模上必须有保证,就国内市场份额指标来说,所建立的大型钢企市场份额总计不应低于国内市场总份额的90%;其二,所建立的大型钢企,必须立足于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第三,所建立的大型钢企必须具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

建立上述描述的大型钢企,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比多家分散钢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的一些行为和特征基本上能够体现整个行业的行为和特征,它的提升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行业的提升和管理。有了大型钢企的行业生态,可以改变目前钢企资源分散,竞争无序的状况,使得资源得到相对统一的使用,从而彻底扭转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不利状况。

1.发展规划的统一

相对目前我国钢企林立,多头并存,若干大型的强势的主导钢企,在制定发展规划上更能够自觉地接受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更能够容易得从社会及民众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制定该规划,也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社会及民众的监督。不像目前,钢企多,各个企业更多地思考的是企业的自身利益,对国家、社会及民众的利益思考相对要弱一些,企业间的规划常常相近甚至出现冲突,能够实现相互补充的极其稀少。就像一架行进的马车,各个方向都有使劲的企业,中国的钢铁行业怎能有序良性发展,中国又怎能实现钢铁强国呢。实际上,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则是这种规划不能互补的框架下的必然结果。

发展规划的统一,保证了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资源的使用不再像现在这样无效的重复使用。目前,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都在最大可能地支配使用资源,但从整个国家、社会层面来说,不一定都是资源的有效使用,有时候可能是浪费。发展规划的统一,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长远可持续使用,既能兼顾当下的发展,也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资源布局,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推动整个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市场的统一

大型钢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的运行能够起到稳定作用,它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预测市场的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实现对市场的主动调节,不是被动的应对市场变化,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和扰乱;另一方面,由于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即使有其他的企业作出扰动市场的行为,对市场造成的波动也是微乎其微的,起到市场稳定运行“锚”的作用。建立大型钢企运行的行业机制,可以实现市场的相对统一,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混乱,行业内企业可以较为平稳的经营,终端客户也能够享受钢铁行业平稳带来的消费享受。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运行极不平稳,经过前几年的规模扩张,当下行业普遍面临价格下行的重压,一公斤钢铁赶不上一公斤猪肉的比喻,就是这种市场不平稳的反映。

3.技术开发的统一

技术的不断升级,是钢铁行业得以升级的最有力推手,也是行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若干大型钢企的建立可以方便实现技术开局与规划的统一,将钢铁技术开发进行长远地、整体地、有步骤地推进,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避免了一窝蜂地重复上项目的混乱局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开发近视眼的短期功利行为,从企业层面上开创战略性钢铁技术主动开发的新局面,而不再单单依靠国家进行该类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用于升级的技术资金分散的局面,钢铁行业的技术升级需要的资金往往巨大,而技术开发的周期也相对长,如果没有巨大的资金支撑,关键性的、战略性的技术升级很难实现。分散的技术研发资金解决的也是一些分散的技术课题,不能按行业发展所需进行优先安排,有时几个企业可能同时进行一项技术研发,有时甚至会对已经存在于某些企业的已经解决的技术难题重新立项研发,这种分散的技术研发极大地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若干大型钢企是几家、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企业整合的结果,改变了整合之前的技术开发的分散,实现了技术开发的统一。这样的技术开发态势,必将极大提升技术开发水平,加速我国钢铁行业升级的历程。

4.采购的一致性

钢铁行业的采购主要指原料的采购,具体来说就是矿石、焦炭等原材物料的采购,尤其是矿石的采购。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铁矿石的采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目前,世界铁矿石贸易中我国占到了70%以上,但是在铁矿石的国际贸易中,我们根本就不具有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世界铁矿石贸易规定,尤其是三大巨头的影响。这种局面与国内钢企缺少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声音有关,虽然中国钢铁协会出面组织中国的铁矿石国际贸易谈判,但毕竟各个钢企及各贸易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利益,保证各自的利益是存在于这一组织的前提,如果自己的利益面临受损,那这个组织的存在就面临动摇,这也是三大矿业巨头能够有恃无恐坚持自己的强势的一个原因。

建立若干大型的龙头企业,即使是同样的矿石国际贸易谈判组织,情形也会发生质的改变,由于组织中的利益分散程度极大地降低了,虽然采购规模变化不会很大,但在气势上得到提升,提高了与三大巨头匹配的强势条件。大型企业的建立不仅强化了国际铁矿石贸易中一个声音的纯度,同时也能优化原料库存,延长采购周期,提高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底线。

5.成本的有效使用

钢铁行业是一个投入大,运营规模大的行业,像这样的行业规模效益尤其明显,达到经济规模,成本的节省十分明显,特别是管理、技术及市场方面的支出尤为突出。企业的规模扩大,特别是大型的企业,其管理幅度的增加,所涉地域的扩张,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困难和成本增加,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代社会,规模的扩大所增加的成本是可以接受得。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下国际跨国大型集团的管理,我们就会有信心有办法管理好这样的大型企业,毕竟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的复杂程度远低于国际跨国大集团的复杂程度。

6.新技术的应用

大型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对更多的是产品的竞争,特别是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的竞争,要关注产品功能的升级,关注产品功能的延伸和增加,关注替代品的新特性等等。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市场逐步演变成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成了中国企业躲不开的参与市场,建立的大型钢企在国内是重量级的,但是拿到国际市场上,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比分散的企业更加严峻。

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竞争形势所迫,所建立的若干大型钢企必须重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必须加大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来提升和稳固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

7.国家行业的有效管理与调控

国家对行业进行调控和管理,是保证行业稳定运行的前提,也是实现国家、社会及民众利益的必要条件。而对于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就更要进行有效调控和管理。建立若干大型钢企,对行业的锚碇作用十分明显,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实现了对大型钢企的有效调控和管理,该行业的调控和管理基本上也就实现了,毕竟管理调控有限若干企业要比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容易得多,高效得多。

三、整合的原则

建立大型钢企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可以降低该过程的难度,有利于整合的成功。

1.利益整体性原则

要实现大型钢铁企业的整合,必须统筹考虑各相关方的利益,这可能涉及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不同组织、个人甚至国外的一些利益主体;必须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成功整合就是一种利益,为了这个利益,可以做一些布局,做一些让步,在旧的利益格局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形成的过程中,让所有的利益方都能感受到虽然在旧的利益格局中有所放弃,但在新的利益格局中,自己有收获,并且收获大于放弃。只有实现了利益整体性原则,企业间的整合才能顺利推进,否则即使是强硬的行政手段把各企业捏在一起,新建立的企业运营也会极其艰难,整合的效果和目标难以实现,违背了整合的初衷,要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目前的生态也就难以实现,钢铁行业升级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2.规划性原则

该原则含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择整合的各个企业必须符合整个钢铁行业发展、升级的规划所需,可以从企业的规模、地域、所处的钢铁细分行业、资源掌控等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二个层次,要从整合后的企业发展角度去考虑,毕竟希冀整合后的企业能够有良好的发展,能够达成整合的目标效果。从这个层次出发,必须考虑整合后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运营便利性、市场适应性、获利模式、盈亏平衡等多个企业微观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规划性原则考虑的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是为了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所关注的层次,这是企业层面应关注的基础性原则。

3.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考虑的是在企业整合过程中,分析要整合的各企业的优劣势,进而从一个新企业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作为一个资源整体去调度,需要加强的业务,在整合之前没有条件实现,现在资源有了,就要大力的去弥补,摆脱资源原有企业所属的烙印,发挥出企业整合的优势。

互补性原则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原有企业整合前可能受地域、行政划分、企业所有、行业细分不同而不能进行资源流通、资源互动,即使是闲置的资源别的急需企业也不能得到的困境。

4.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一方面强调整合的过程必须快速,在主客观条件的允许下,尽可能的快速完成这一过程,否则,将会引起较大的市场波动,甚至导致这一过程无法实现;即使是实现了,也可能由于时间过长,整合的成本急剧升高,丧失了整合的意义,整合后的企业也将背着沉重的包袱运行,难以起到带领行业升级的重任。

另一方面,高效性也要求建立的大型钢企在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组织架构设置、运营机制建立、人员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企业运营的优质高效,建成的大型钢企必须是科学的、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企业。

5.规模性原则

这也是通过整合建立大型企业的目标所要求,要想达到建成行业内大型的企业,首先在规模上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所建成的若干大型钢企的累计国内市场份额不应低于90%。否则,所建立的大型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不能基本上代表中国的钢铁行业,发挥不出企业整合所能够带来的威力,整合的基础就丧失了,整个钢铁行业有所改观,能快速升级的设想也就难以实现了。

规模性原则是进行钢企整合的前提条件和检验标准,达不到该原则要求,整合的意义也就变味了。

四、整合的方式及困境

建立大型钢企的整合涉及的钢企家数多,而所整合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地域、产权、业务、文化特性,整合起来难度必定不小,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灵活的、多样化的整合方式。

企业特性复杂,整合的方式也要多样灵活。仅从目前国内粗钢产量排名前20名的企业来看,地域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从产权的属性上,有央企,有省属,还有民营企业;行业细分上,更是门类繁多。在进行企业整合的过程中,这些不同,就容易出问题,形成困难。我们在企业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产权的整合,这是企业整合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节不能彻底完善的解决,整合很难成功,至少是不完善的。在产权整合的问题上,应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实事求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搞一刀切,从利益整体性原则出发,可以采取收购、参股、换股、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彻底地解决产权整合的问题。

该整合的过程面临的困难诸多,但总体上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困难,由目前的多家企业整合成若干家,大家思想上会有顾虑,这样会不会造成行业垄断,导致国内钢铁企业的服务状况下降。这种担忧是有必要的,但不是无解的,所要涉及整合的钢铁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整合后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还将是国有性质,保持社会所需,保证民生是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实际上进行整合更能促进和提升钢企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二方面就是利益的兼顾,就像上述所分析,所整合的企业都有较广的利益格局,如何平衡这些利益格局是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从这一点来说,整合必须由国家主导,这要从行政、税务、国土、安全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第三方面,整合后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问题,所整合的企业多,每个企业的特性在整合后可能要存在一段时间,这就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大的挑战,这必须按照高效性原则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企业执行力。

通过整合建立起若干大型的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钢铁行业实现快速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做强钢铁行业的好方法。此外,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权重行业,在当今国际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有所作为,将为我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运行做出很大的贡献。钢铁行业的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做强钢铁行业也是刻不容缓,必须快速有效的做出行动。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 2011年中国与世界钢产量及消费分析[EB/OL]

[2] 郭洪,王兰军.我国钢铁工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1(8):29-34.

[3] 辛琳. 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J].产权导刊,2010(05).

[4] 张宇春.进一步提高营销统计工作质量为钢铁企业决胜市场多做贡献[EB/OL].

[5] 李拥军.要在更深层次上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EB/OL].中国冶金报电子版,2012-05-14.

[6] 于萍.成本居高不下钢铁业难改低盈利格局[EB/OL].

[7] 王晓娜.上半年钢材进出口简析及下半年预测[EB/OL].

[8] 朱继民.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促进钢铁工业平稳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2-01-07(A3) .

[8] 汪秀芬.美商务部终裁钻杆“双反”案 宝钢获得反倾销零税率[N].中国贸易报,2011-01-13 (0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1-11-08.

[10] 张文驹.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9卷:中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 王影.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发展方向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2).

[12] 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兼评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6(02).

[13] 魏建新.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05).

[14] 徐二明,高怀.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

[15] 楼辉映.钢铁经济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北京环卫投资有限公司)

上一篇:感恩节重生记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