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入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06 05:50:50

论“导入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许多教育家对此开始进行研究,发现“导入法”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该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导学生思维慢慢地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美术方面,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导入法”,便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注意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关键词:导入法;初中美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03-01

一 传统方法跟“导入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比

传统的美术方法,从介绍某种绘画方法的产生、发展、完善,又从原理、优点去讲述,往往在课堂的开始便偏离的课堂的标题。例如以《苹果的素描方法》为标题的课程,在传统方法上,初中美术老师往往会跟同学介绍素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方法,来源于西方,发展于文艺复兴时期。然后老师又会从“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介绍素描。

该方法从一开始便偏离了与“苹果”有关的内容,而这节课,老师需要的是教学生用素描画苹果。如果是用“导入法”,老师就会从苹果方面开始导入,介绍其“可口”、“美观”,引发学生对苹果的喜欢,接着再去教学生如何用素描去描绘苹果。

两者相比之下,显然“导入法”能够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喜欢,并且很快地切入要点,再去教学生如何绘画,而不是讲干燥无味的脱离“苹果”这一点去谈“素描”。

二 “导入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优点

在多年对“导入法”的研究中,我发现了它有以下传统方法没有的魅力:

1.能够很好的切入主题。就拿上述的《苹果的素描方法》来说,利用“导入法”,马上就从“苹果”入手,很自然地引到这节课要谈的“素描”方法上面去,如果是传统方法,先介绍“素描”的特点等方面,再教学生去描绘“苹果”,转入主题过于慢,同时缺乏自然。

2.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在“苹果的素描方法”上运用“导入法”,可以从苹果的美味、营养方面简单入手,引起学生对苹果的喜欢,然后再问同学们是否愿意用素描去描绘苹果,将会得到比较积极的回应。如果是传统方法,从生硬的“素描”开始切入课堂,花费几分钟讲学生厌烦的内容,便会在讲解如何使用素描绘画“苹果”时,已经让学生失去一部分兴趣,缺乏动力。

3.制造悬念。“导入法”还可以制造悬念,例如先讲“苹果”让人开心的地方,然而问同学们是否乐意为自己喜欢的人描绘一幅苹果的素描,接着又引出话题“用素描描绘苹果,我们改怎么画呢,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画好呢?”只要正确地使用“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制造悬念是完全很简单的。

三 如果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应用“导入法”

在多年学习、研究和运用中,我总结出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运用“导入法”的简单方法:

方法一:寻找有兴趣的切入点。例如《水墨山水画》,可以寻找“山水”为切入点,因为“山水”可以谈得话题比较多,而且能吸引人的话题也很多,可以从祖国山水如画美好激起学生乐意去描绘祖国的山水;又以《设计标志》为课题,我们可以从“标志”开始切入,同样道理,“标志”的有趣话题比较多,可以从奥运会标志开始说起,引起学生想设计标志的兴趣。

方法二:激发学生兴趣。选择好切入点,就要思考该切入点的哪些方面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呢?以《设计标志》为例,可以从奥运会的标志谈起,讲到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得如何完美,顺便讲到设计它的人如何伟大,从而激发学生想成为设计奥运会标志的设计员,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了这堂美术课。

方法三:设置悬念。“导入法”最后的步奏为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去听课。例如在《水墨山水画》这堂课中,询问同学,如何才能把山水画画得好呢?是否应该把所有看到的山水都描绘出来呢?从而引起学生好奇,再一步步的教学当中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设置悬念方法,首先让学生提起精神来,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声音中,生怕错过问题的答案,在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方面非常重要。

四 “导入法”使用初期可能犯的错误

我在开始接触和使用“导入法”教学初中美术时,会犯一些错误,顺便把这些错误提出来,预防其他人也会重犯。

1.寻找切入点错误。许多美术老师在运用“导入法”时,不知道哪个才是切入点,胡乱选择,以为随便选课题主题中一个词便可以。事实上,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选择切入点,需要是于课题主题相关的词,同时还需要该词有激发学生兴趣的话可讲。特别是必须拥有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符合这两点,便可以选择为切入点。

2.引导很生硬。“导入法”在初中美术中运用,是为了自然地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和制造悬念,然而有的老师,为引导而引导,导致引导的语言很生硬,让课堂的开场白便失去魅力,在引导切入点进入课堂主题时,我们需要的是自然地引导,而不是以为有引导就可以了,不需要管引导地是否自然,这是初次接触“导入法”很多时候都会犯的错误,需要老师们注意。

3.课后没有对“导入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导入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运用的效果如何?老师往往不去关心,即使学生感觉效果不佳,老师也沾沾自喜地认为效果还不错嘛,这就是没有事后评估自己运用“导入法”的后果。在课后,老师需要咨询学生,对“导入法”所产生的效果,例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很好地制造悬念”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要及时研究失败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能提高老师对“导入法”的运用。

五 后语

上面是我个人长期学习和运用“导入法”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里提醒各位对“导入法”感兴趣的老师,不能仅仅按照理论上去运用,要从实际入手,用实际去检验理论,从而 判断理论上的哪方面跟实际的不一样,这样就可以修正。同时要注意运用的过错中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改正,又便于以后不会继续犯错。

参考文献

[1]姜誉.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4):41-41

[2]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李国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几点做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0):62-62

[4]朱殿勇,崔丹,等.基于认知学徒制的英语视听教学导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186-188

[5]周月华.巧用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谈初中英语的导入教学[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7):46-47

上一篇: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汉代的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