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凯:驻美大使新任务

时间:2022-07-06 05:33:32

位于白宫西翼的椭圆形办公室,是美国总统的正式办公室。美国东部时间4月15日下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里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崔天凯递交国书。

奥巴马欢迎崔天凯履新,并称“当前,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美方愿与中方一道,致力于建设新型的大国关系”。

崔天凯转达了主席、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问候。他说,中方愿与美方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至此,崔天凯正式开始了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职业生涯。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但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日益凸显,驻美大使的工作也备受瞩目。

30年外交生涯

崔天凯赴任驻美大使的消息早在几个月前传出。今年两会前夕,在北京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崔天凯的回答是,赴任驻美大使的消息“可信度还是蛮高的”,但针对有关报道,他颇为谨慎,“我也听到这个说法,官方消息不应由我”。

一个多月后,崔天凯出现在华盛顿。

现年61岁的崔天凯一头银发,清秀儒雅,有着典型的江南才子气质。

他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和外交结缘,最早可推至中学时代。

国家为了培养更多外语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于1963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了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是其中一所。正是这一年,崔天凯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据当年的班主任回忆,崔天凯的同班同学中有8位外交官。其中包括国务委员、前任外交部长杨洁篪和外交部前副部长王光亚等人。三人住在同一个宿舍,王光亚和杨洁篪住上下铺。

崔天凯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一年,随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中心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英语底子扎实的他,1981年到1984年曾经担任联合国总部中文秘书处译员,之后进入外交部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其间,崔天凯1986年至1987年开始了他和美国的第一次缘分- - -就读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获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有专家评价说,崔天凯“处理问题能力很强”,这大概和他曾历任外交部多个重要职务有关,如国际司参赞、新闻司副司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等。

2003年至2006年,他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之后出任主管亚洲地区事务、国际和军控工作的外交部部长助理。

曾任驻日大使

2007年,55岁的崔天凯出任驻日大使。

虽然不是学日语出身,也没有派驻日本工作的经验,但他于2003年起出任亚洲司司长以后,主要负责中国对日外交工作。其间,中日关系的发展与维护,崔天凯都参与其中,并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敏感棘手的朝核问题、联合国以及其他重要国际和亚太事务,崔天凯也都非常熟悉。当时的分析认为,崔天凯出使日本,有利于在“亚洲区域”框架内构筑稳定的中日关系。

日本媒体曾评论说,崔天凯在谈判桌上以思维缜密、出言无懈可击闻名。2007年,时任驻日大使的崔天凯前往位于东京的华侨会馆,表示“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在日新老侨胞求教”。

有旅日侨胞表示,崔天凯声音有力度,有磁性,另有老华侨以“儒雅、谦逊,说话十分有条理”来形容崔天凯。

崔天凯在日本外交圈有极好的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团队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2009年7月 ,崔天凯曾经做客新华网,就周边外交和中日关系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针对归属及东海划界等问题,崔天凯表示中方将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些纷争。

同年,崔天凯离任回国。在东京举行离任招待会上,崔天凯在致辞中提到,两年前就任驻日大使一职时,中日关系刚刚摆脱困境,重新走上改善和发展的道路。巩固和增强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推动中日关系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两国利益的共同需要。“作为大使,我一直以此为自己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他还回顾了在日本的很多往事,包括200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成功访日、日本各界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无私援助、日本支持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等等。他表示,最难忘汶川大地震时,很多日本政治家走上街头为中国震区募集善款,日本小朋友也捐出零用钱,让人感动。

两年来,“两国关系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大使,能与大家一同见证和经历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自豪和荣幸。”

熟悉美国事务

崔天凯对美国事务非常熟悉,可谓驾轻就熟。

曾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他,对与西方媒体打交道很有经验,并多次接受采访,对中美关系及美国亚太战略颇有见解。

2010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崔天凯主管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经常往返太平洋两岸,与奥巴马的外交团队已打交道多年,彼此非常熟悉。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求学的经历,让他在美有不少校友,便于在当地展开工作。

对于中美关系,崔天凯也有深刻见解。他曾与人联合撰写了一篇题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中美关系- - -兼论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长篇文章,全面阐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强调中美之间要探索出一种合作而非对立、双赢而非“零和”、良性竞争而非恶意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模式。

此次到美国履新,崔天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开局之年,但从政策走向和两国关系发展趋势来说,连续性仍是突出特点,他对今后几年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感到乐观。

他认为,中美两国间的“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和最重要的应体现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上。

“中美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有许多利益交织,怎么将其转变成双方的合作机遇,并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既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对本地区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把它做好。”崔天凯说。

崔天凯曾以“任重道远,心诚志坚”来表达自己对新岗位的要求。事实上,他的任务并不轻松。在两国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中美间的一些老问题依然未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

在中国,美国的战略东移被不少人士认为是美国在试图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继续“ 包抄中国”;而在美国,中国新任国家主席首次海外出访前往俄罗斯和非洲,又引发舆论的种种猜测。

崔天凯认为,中美两国就包括地区在内的各种问题的互相协调正更加深入。例如,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和美国都表示要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将局势重新转到外交谈判的轨道上来。

在美国国务卿克里4月访华期间,中美联合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声明。这份声明是中美两国首次将气候问题看作双方可大力合作的领域。“中美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应该在气候变化方面不仅要加强双边合作,也要带头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崔天凯表示。

他直言:“我对中美关系总体上来说感到乐观,但中间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加强合作,中美关系才能得以发展。”

到美国得先“混个脸熟”

崔天凯是第十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前,新中国驻美国历任大使分别为:柴泽民、章文晋、韩叙、朱启祯、李道豫、李肇星、杨洁篪、周文重、张业遂。

和崔天凯一样,大多数驻美国大使在出任这一职务前已经官至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大使最终晋升为外交部部长的,有李肇星、杨洁篪等。

崔天凯的前任张业遂已于2月24日离任回国,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常务工作及主管亚洲地区、边界和海洋事务和外交协会。

张业遂1953年出生于湖北天门的一个村庄,22岁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张业遂作为外交部当时挑选的外语人才之一,专门赴英国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

有意思的是,与张业遂同年进入该学院学习的还有后来成为张业遂夫人的陈乃清。陈乃清是山东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也是外交官,2003年任驻挪威大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至2009年任负责朝核问题的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离开美国返回北京之前,张业遂在离任招待会上表示,相信中美两国可以打破所谓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的历史“定律”。

他强调,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完全可以打破所谓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的历史“定律”,走上一条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如今,接过前任的外交接力棒,崔天凯开始了新征程。考虑到中美两国今年都刚刚完成权力交接和过渡,如何在前一届政府达成的基本共识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落实新型大国关系等,新任大使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思考。

显然崔天凯对此已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3月4日他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回答“如果成为驻美大使,你怎么加强两国关系”问题时,崔天凯说:“中美关系实质来说很深了,去年双边贸易达500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中国和欧盟贸易总额,官方的各种协商机制有很多,但是,是不是关系那么深了,相互的了解就很准确、深入了,也不见得。”

他说,去了美国后要多见媒体,广泛接触各界,“只要有时间,就跟他们多交往”。具体来说,“到了美国,第一条就是‘混个脸熟’,要不人家连你大使都不认识,怎么认识你的国家。再说国家派你去干什么?就是要见人,面对面接触,否则在电视上、在网络上见,在国内就可以。”

他甚至表示,可能会用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来拉近与美民众距离。“我到了美国会考虑,在国内不敢用。一是没时间,二是(我的)身份会惹出很多事情,到底是代表你自己还是代表外交部?到美国我会考虑用,跟美国人联系可能方便一些。”

上一篇:浅析免疫规划的安全实施 下一篇:陈招娣 永不陨落的“拼命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