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

时间:2022-07-06 03:10:26

《哈姆雷特》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

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源于中世纪丹麦作家、历史学家萨克索·格拉玛蒂克斯在1200年前后用拉丁文撰写的《丹麦人的业绩》。这部史书是丹麦中世纪以前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收集了丹麦古代的英雄史诗,记录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歌谣。虽然其中卷三卷四《哈姆雷特的故事》的英文本直到莎士比亚于1601年写完《哈姆雷特》7年之后的1608年才出版,但莎士比亚很可能先读过此书的法文版,因为里边的许多细节几乎一模一样。它讲的是一个名叫阿姆雷特的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他的母亲叫格鲁德,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王子和他的母亲“格特鲁德”,连名字的拼写都十分相近。

关于莎士比亚把这部悲剧主人公的名字叫哈姆雷特,还有一个说法,认为他是为了纪念11岁时病逝的儿子哈姆尼特。1596年8月11日,从伦敦回到家乡斯特拉福德的莎士比亚将病逝的儿子葬在了镇上的圣三一教堂。哈姆尼特是龙凤双胞胎兄妹中的哥哥,当1585年2月2日莎士比亚为这对孪生兄妹在教堂受洗起名字时,用了邻居朱迪思·萨德勒和哈姆雷特·萨德勒的名字。而后一个名字在斯特拉福德的文件中曾有哈姆尼特和哈姆雷特两种写法。

当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在1601年年初病重时,莎士比亚正在写作这部主人公与亡子同名的悲剧——《哈姆雷特》。9月8日,父亲在圣三一教堂墓地下葬。此时,莎士比亚可能已经写完了《哈姆雷特》,并在伦敦进行了首演。剧中幽灵与哈姆雷特父子间的对话,以及哈姆雷特在剧中从头到尾大段大段充盈着浓郁的忧郁气质、内心的矛盾纠结,立誓复仇又犹疑不决时或异常清醒或貌似疯癫的诗情独白,或许融入了他因失子和丧父而产生的对人的终极命运的思考,对天堂、地狱和灵魂的拷问,对基督教救赎的哲学体悟,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的召唤。所有这些出自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之口的独白,无疑都是源于莎士比亚的天才妙笔。也正因为此,只要人类还在地球上存活一天,人类的灵魂深处就会有哈姆雷特的栖息地。

萨克索《丹麦人的业绩》一书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五世纪之前,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几国间战争不断,相互仇杀。丹麦日德兰半岛前朱特族首领格文蒂尔的两个儿子都能征善战,勇冠三军。长子豪文蒂尔、次子芬格被丹麦国王罗里克任命为包围日德兰半岛的正、副首领。在与瑞典人的战斗中,豪文蒂尔杀死了瑞典国王科尔和他勇武的妹妹希拉。国王为表彰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文蒂尔,将爱女格鲁德嫁给了他。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阿姆雷特。芬格对哥哥的战功、美妻嫉恨有加,趁国王在日德兰半岛举行宴会时,将哥哥害死。父亲死后,阿姆雷特为防止叔叔对自己的谋害,以装疯自卫,并伺机复仇。芬格指派阿姆雷特的少年好友、一位美丽的少女去诱惑他,安排他们在密林相会。阿姆雷特在一位义兄的帮助下,不仅得到了姑娘的爱,还使她答应参与复仇。芬格见美人计失败,又派人藏在格鲁德的床下,偷听母子谈话。阿姆雷特发现后,将其杀死,并碎尸煮烂喂猪。他向母亲长篇大论,指责她、改嫁,并告诉他自己只是装疯,实际是在计划复仇。母亲真心忏悔,答应帮他复仇。其后,芬格又生一计,指派两人将阿姆雷特押送到英格兰。出发前,阿姆雷特与母亲商定了一年后回国复仇的详细计划。阿姆雷特凭着非凡的才智,获得了英格兰王的宠信,被招为驸马。一年期至,阿姆雷特回国,在母亲的大力协助下,将芬格刺死。

不知是否因为在翻译时发生了变异,以至于在有的莎士比亚传记讲到《哈姆雷特》的素材来源时,出现的是这样的叙事:丹麦老王豪文蒂尔有一位温顺的王后格鲁特,权倾朝野的弟弟芬格对这位王嫂垂涎日久,欲篡国夺嫂。他借口老王虐待爱妻,残忍地将他公开杀死。但老王的幼子阿姆雷特,成了他驱之不去的心病。因为在基督教引进之前,野蛮社会的流行法则是,儿子必须替父报仇。在芬格的眼里,如果不早日除掉这个孩子,早晚有一天自己将生命堪忧。而聪颖过人的阿姆雷特,为了能活下去以期将来为父报仇,便用装疯的办法解除叔叔的戒心。他暗暗地等待时机!无论谁把他当傻子取笑、嘲讽、蔑视,他都深深地隐忍在心。最后,阿姆雷特娶了英格兰公主归国,见芬格及侍从正在狂欢,他装扮成弄人把狂欢者灌醉,一把火烧了大厅,一剑穿心杀死了芬格。然后,他召集贵族,把自己装疯复仇的经过翔实地向他们和盘托出,终被拥戴为王。

看来,我在读懂萨克索的拉丁文以前,只能让读者认为这似乎是在描述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了。但撇开文本是否变异不谈,显然,豪文蒂尔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剧中丹麦先王、哈姆雷特父亲的原型,芬格自然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叔叔,那个邪恶的杀兄继位、篡国娶嫂的克劳迪斯国王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莎士比亚在编剧创作时更有可能直接取材自威廉·佩因特和杰佛里·芬顿先后于1566年和1567年以《悲剧的故事》和《快乐宫》为书名出版的意大利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的小说《哈姆雷特》的英译本。实际上,莎士比亚最直接从班戴洛小说取材的剧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无事生非》和《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从不原创剧本,而总是取材自古老的故事,《哈姆雷特》也不例外。但无论他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他的《哈姆雷特》都无疑是一部天才的伟大剧作,不仅为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所喜爱,而且400多年来始终令无数莎迷为之陶醉、痴迷。

上一篇:新三板的“时”与“势” 下一篇:特立独行的光荣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