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豇豆新品种航豇1号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06 02:37:08

厦门地区豇豆新品种航豇1号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厦门地区航天豇豆新品种航豇1号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开花结荚期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豇豆;航豇1号;栽培技术;高产;福建厦门

中图分类号 S6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72-02

福建省厦门市属温带亚热带气候,属东南沿海蔬菜主作区和重点出口区域,豇豆种植面积较大,品种繁多,本地人喜食豇豆,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2014年以来,福建天辰航天育种有限公司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合作从天水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豇豆新品种航豇1号,通过2014―2015年2年的试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适宜厦门及周边栽培,深受当地人喜爱,产量30 t/hm2左右,产值达6万~18万元/hm2,市场前景广阔[1]。由于航豇1号在甘肃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与厦门存在一定差异[2],通过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试种对比试验和示范,结合厦门地区的气候和耕作特点,总结出一整套航豇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厦门同安莲花镇内林村试验时,几乎未发现病害,主要原因是周边自然环境好、农户操作规范、克服了连作障碍等。另外,使用含“烟叶酵素酶”有机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烟叶和酵素酶[3]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增强抗病能力,抵制细菌、抑制土传病害。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播前准备

1.1 茬口安排与土壤选择

航豇1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应选择微酸性、3年以上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砂壤土田块种植。厦门市同安区土壤偏酸,一般pH值≤6.0,适宜架豆种植。也可水旱轮作(如豇豆-水稻-豇豆、豇豆-茭白-豇豆),克服连作障碍,这是当地常见的栽培模式。栽培田块应选择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四周无高大建筑、通风的地块[1]。

1.2 整地与施足底肥

播前20~30 d深翻、整地,消毒杀菌,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根系生长。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即尿素59.97 kg/hm2、钙镁磷肥749.63 kg/hm2、复合肥224.89 kg/hm2、钾肥224.89 kg/hm2。

1.3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粒选,选用饱满、完整、光泽好、无病斑、豆粒大、符合品种特征的种子。最好选择晴天晒2 d,将种子用55 ℃水浸泡15 min,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 ℃左右继续浸种4~5 h捞出待播。

2 播种

根据厦门市同安区的气候条件,航豇1号播种适期为:春季在2―3月播种,秋季在6―7月播种,全生育期可达85 d。采取起垄覆膜方式,垄面宽80~100 cm,垄沟宽25 cm,垄高25~30 cm。每垄播种2行,每穴3~4粒,行距60~70 cm,株距25~30 cm,每垄播种2行,种植密度101 259株/hm2。

3 苗期管理

3.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应及时检查苗情,缺苗断垄的要补苗,对第1对真叶发育不好或伤残的苗子要更换成壮苗。补苗、缺苗工作应在第1对真叶展开后及早进行,最迟不要超过第1片复叶期。

3.2 中耕除草

豇豆地杂草较易生长,因此应该结合中耕除净田间杂草,尤其在厦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引发病害,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和通风,以预防病害,保证产量和品质。

3.3 病虫害防治

最好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农药。航豇1号中抗病毒病、锈病,厦门地区常见苗期病害有病毒病、锈病,虫害有蓟马等。

3.3.1 病毒病。一般苗期会发现少量病株感病,应及时清理,最好连根拔除并移出菜地掩埋。

3.3.2 锈病。一般苗期也会发现少量病株感病,可用25%粉锈宁2 0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倍液,或萎锈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3.3 蓟马。一般苗期也会发现少量虫害。在豇豆蓟马初发期,视蓟马发生情况采用30 k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8 kg/hm2或22.5 kg/hm2进行喷雾防治[3]。

4 开花结荚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豇豆开花前期严格控制氮肥,因为徒长会影响开花结荚,影响田间通风和光合作用,滋生病虫害等,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进入开花结荚盛期,第2次开花采摘前,追施碳铵和过磷酸钙,共899、55 kg/hm2。

4.2 植株调整

如发现营养生长过旺,枝蔓徒长过密过高,可进行掐尖即摘除主蔓顶芽,促使侧枝生长开花结荚。要及时摘除下部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改善田间生长条件。尤其在厦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应落实这些措施。

4.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在苗期较多,可以采用人工拔除和农药防治。航豇1号中抗病毒病、锈病,在开花结荚期也会有少量病害发生,但对开花结荚基本没有影响。对这些病害也要进行有效防治[4-6]。对于锈病,可用25%粉锈宁2 0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倍液,或萎锈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收获

荚长60~70 cm、果荚嫩绿时采收,品质最佳。采收初期每2 d采收1次,盛期时每天1次。采收时,要注意保鲜和储藏,以防失水和老化,影响豇豆的商品品质。

6 参考文献

[1] 周庆.皖南山区无公害甜豌豆越冬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24-125.

[2] 林陆家.厦门地区台湾松花型花椰菜高效生产技术[J].蔬菜,2011(11):7-9.

[3] 陈剑山,,刘奎,等.3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评价[J].中国植保选刊,2015(5):66-67.

[4] 李艳萍,贾小红,王艳辉,等.酵素有机肥对京郊桃的产量品质与贮藏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7):41-43.

[5] 李淑春,张翼祥.豇豆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12):186-187.

[6] 陈海平,陆志建,环加生.大棚豇豆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4):43-44.

上一篇:生化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大荔县秋冬茬蔬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