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7-06 01:16:47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摘 要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改革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针对学生特点,就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科学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展开论述,对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70-02

Reasonable Thinking of Separat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s//Xiang Yang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carrying out separat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scientific rationality of separat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s course and how to implement grade teaching effectively. The difficult problems are forecasted and th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s; separate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Hubei Junior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Jingzhou, Hubei, China 434020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基础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其中分层教学是最有益的尝试。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1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现状

1.1 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已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甚至学过程序设计语言,而有的却从未使用过计算机,这种现状造成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较大差异。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复杂,来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1.2 学生学习目标多元化

由于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不同,学习目标呈现多元化,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行为。

1.3 教材建设不适应教学要求

一所学校内专业众多,但往往都是采用统一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只适用于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谈不上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同时,教材普遍与计算机发展的现状有较大差距。

2 实施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

2.1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每一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而一般课堂教学习惯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不可能对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一进行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则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生心理。由于同一层次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小,对教师教学要求趋于一致,有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和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2.2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施教,避免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解决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无助感、失败感、自卑感得到有效缓解,也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挑战自我、独立创新的快乐,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任何人都有他们的长处,问题在于是否能被发现和挖掘。因为教学目标不同,实施分层教学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发挥,不再受统一的或高或低的教学要求的束缚,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存在的问题

3.1 分层后缺少榜样的力量

学生之间是需要竞争的,同时也需要互帮互学,若身边没有了榜样,就没有了效仿和追赶的目标。实行分层教学后,特别是对于低层次班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学习的榜样,找不到引领他们前进的参照物。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较易得到满足,不再有学习的动力,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3.2 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层次和等级的划分,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分到高层次的学生难免会有骄傲的心理,分到低层次的学生感觉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难免会有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校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3.3 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不管是否实行学分制,分层教学都会给教学管理中的排课、教学监控、成绩管理增加相当的难度和复杂度。分层教学一般在评价中也须分层,但对于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可能会出现高分的学生其真正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如低分学生的情况。

4 反思

4.1 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如何对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客观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要想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就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不要只依一次或几次的成绩做依据来划分学生的层次。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其智力能力、兴趣、学习方式、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有些是显性的,如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容易被教师所觉察和了解;但有些却是隐性的,或未能得到发展的,如某些潜在的创造力、动机水平等,往往不容易被教师所觉知。因此,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简单机械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显然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根据一定的时限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任务来具体选择合适的分层方式和标准。

4.2 要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既要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性,要不断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压缩或者取消重复陈旧的内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教材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模块,使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要与本层次的学生水平相适应。

4.3 要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实践课,其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性格等心理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对学生开展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教师都要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以爱动其心。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真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使分层教学顺利、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

4.4 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要提倡层次考试、自学考试、自主考试,构建“有选择而无淘汰”的考试新思维模式。评估以过程评估为主,阶段评估次之,终结评估为辅。以正面激励为原则,分层考评。分层的标准是让大家都有成就感,都可重塑成功的信心。学生的学习层次主要是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的。测试中各层次的成绩肯定与层次水平大体相对应。但考试成绩的差异并不能说明低层次班的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考试成绩在相同层次的班级任教教师之间可以作为横向比较的依据,而要衡量不同层次的班级任教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不合适的。这时可采取纵向比较,如各层次班的教学质量以各班等级总分的升降来衡量。

4.5 尽量实施小班教学和班内分层

班内分层灵活性较强,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跨班级的调动。实行班级内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在教学内容、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区分,相对于分层分班来讲比较隐性,从表面看,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并且,不同层次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好生”帮助“差生”。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自身价值,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学生间友爱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 结语

分层教学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益。分层源于学生的差异,效果也来自于分层。但分层教学也存在缺点和不足,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之分层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6):99-102.

[2]赵丽,于丽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5):68-70.

[3]徐学军.分层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174-175.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床电器与PLC课的教学实践 下一篇:加强地理实验 促进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