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2-07-06 11:58:16

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近年来深化校企合作、教产结合,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向北部湾经济区、广西石化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000多人,为企业培训鉴定职工4000人。同时,在职教师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本文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服务区域;案例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着力点。近年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广西14+10产业体系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构建了“全面合作、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增强了办学竞争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 三方合作办学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模式。在自治区工信委主导下,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130多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担任委员,为该校的校企合作进行诊断、咨询和指导。该校借助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技术、信息优势,与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出口加工区、防城港港口区签订校政企合作协议,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改造、员工培训服务。南宁经开区投入100万元在该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广西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广西焊接学会、广西自动化学会、广西计算机学会紧密合作,发挥行业在产业对接、人才供需、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与区内外1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构筑了校企合作办学联合体和长效运行机制。

2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开设石油化工、有色金色冶炼、焊接、电气自动化等20多个专业,形成了与我区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千亿元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近年来,每年招生3000人以上,在校生9600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技工教育“航母”。学校在北部湾经济区、广西石化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中可谓“家喻户晓”。每年向企业输送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85%在区内就业,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学校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钦州炼油班”、“田东石化班”、“金川冶炼班”、“百色氧化铝班”、“中信大锰班”,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招生、教学、实习、就业无缝对接。几年来,学校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石化产业园、防城港企沙工业园、百色铝工业园、田东石化产业园培养了5000多名石油炼制、化工工艺、氧化铝人才。为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了4000多名焊接、数控、模具、钣金、仪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维修电工等专业人才。2011~2012年,钦州石化、中信大锰、金川集团、华锡集团等18家大型企业订单委培3400多人。

3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一条教师素质提升的快速通道。(1)在岗培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该校实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学校与13家大型企业签订师资培训协议,规定教师两年内下厂锻炼实践不少于3个月。2012年至今,派出100多名教师到121家企业调研、实践锻炼;培养了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优秀高技能人才2名、全区技术能手13人、全区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26人。(2)智力引进,改善师资结构。该校开展“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到校授课、讲座、指导,使学生零距离接新技术、新工艺。聘请46名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目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实习指导教师100%具有高级职业资格。

4 校企合作培训员工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担为社会、企业、职业院校培训高技能人才的任务,服务产业升级需要。每年培训企业职工、大学生、职业院校教师、农民工、危化品作业人员4000人次。2013上半年,为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鹿寨化肥厂等企业培训高级工、技师820人。开办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对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培训数控、维修电工技能,使他们顺利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帮助。

5 产学研一体化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与近20家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开展项目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加工,每年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该校的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广西大学化工学院学生生产实习和技能培训基地。学校与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氯碱产品检验中心,开展氯碱产品分析检验业务。为南宁农威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建设实验室,研发“简易式无氧操作箱”,为企业节约设备投入20万元,并荣获第十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成果一等奖。与广西轻工科学研究院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合作研发的“糖汁锤度检测装置”获国家专利,应用于广西农垦防城糖厂、石别糖厂,每年为企业增加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该校教师研发的“正压滤清空气发生器”获国家专利,被南宁天星饲料厂、明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为南宁佰什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生物质燃烧机”,推广新能源技术。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焊接)作用,为广西建工集团一建公司生产加工矿仓,总吨位达130吨,产值80多万元。

该校“模拟炼油厂”项目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列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计划2013年重点项目,是广西首个模拟炼油教学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该校石油化工专业的教学实训、技能考核鉴定、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需要,为广西石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对英语课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