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教“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方法

时间:2022-07-06 07:11:56

初探教“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堂走出枯燥乏味的状态,把僵硬呆板的课堂变为充满青春活力的学习乐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究,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定会给思想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用具体的实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用精彩的导入方式抓住学生的心,使思品课堂“活”起来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使人产生共鸣,多样的活动能拨动人的心弦,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课堂语言幽默一点,形式多样一点,课堂气氛活泼一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愿学、乐学,我举例来说明:

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一框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上夜班的工人抄近路回家,可是这条回家的路要经过一个坟场,由于天黑,他不小心跌进了一个大坑,他急着爬出来,可是坑太深,他爬得筋疲力尽也无济于事,最后他决定休息到天明再向路人求救。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突然一个醉汉也跌进坑里,这个醉汉没有发现这个坑里有人,两手乱抓想爬出坑去,可是怎么爬都爬不上去。那位工人不忍看他白费劲,就好心地伸手抓住醉汉的手说:“老兄,我试过了,不可能爬出去的”。谁知话音刚落,那醉汉尖叫一声:“鬼呀!”。然后三下五除二地从坑里爬了出去。

我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人在危急关头有股超能力?”……。等同学们议论开时,我才笑着说:醉汉听到“鬼话”能释放出平常不能达到的能量,从而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做到他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由于紧要关头激发了他的潜能。这样自然地就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能使学生想知道人的潜能是怎么开发出来的,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的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起来,对于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讲授礼貌是尊重,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时,同学们就自然会想到刚才的例子,就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创设教学环节使思品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我在讲八年级教材《消费者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一节时,我用了他们平时常见的现象作为案例:“王女士到一个服装超市购买上衣,左试右试后由于不合适而不买了,卖主则以试了就要买为由,强行李女士买下。”案例讲完后,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卖主侵犯了王女士的什么权利?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侵犯?假如你是王女士你该怎么办?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看教材,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理由,由于这是大家常听到或遇到的事情,就能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热情,想知道这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所以他们看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探讨出强买强卖的行为是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行为。

用这种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创设教学情景,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

三、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现在在学生当中出现了不会说和不愿说的沉默族,他们常常会影响教师的激情,使思品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就必须重视对这些沉默族的激活,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学会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创新的人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迅速解决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是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如果老师还一味采用老套教学方法,禁锢学生的思维,只会把本来就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更缺乏生机。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活”起来

人获取信息,依靠的是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而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是最主要的方法。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则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我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段,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图片,还有《歌颂生命》的诗歌朗诵录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播放音乐、录像、图片,利用音乐、录像、图片,可以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活动课使学生知识“活”起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学生学习完书本知识后,用活动课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主持,全体学生参与一次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我在讲完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后就开展了一次“让生活更优美”活动课,整个活动有以下内容组成: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周边及自己住宅区周边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二是写调查报告,要求事实求是,有准确的数据和事实,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在校园展板栏中展出自己调查时拍摄的照片;四是评论这些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做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五是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来保护环境以及怎么执行国家保护的基本国策。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他们兴趣浓、效率高,实践活动使他们乐于学习这门课。

总之,在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活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上下工夫,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想思想品德课堂一定会“活”起来。

上一篇: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 下一篇:课前预习 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