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朋荣:豫商要学会利用经济周期

时间:2022-07-06 05:18:36

钟朋荣:豫商要学会利用经济周期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在寒冬,民企应该如何把握经济形势?企业家应该怎样谋求发展?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做客第四届豫商年度峰会,为豫商和豫企带来一枚“经济指南针”——《反周期运作》。

一针见血直击问题本质,是钟朋荣一贯演讲的风格。他指出当前影响中国经济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山多,官多、税多、公章多”,并得出“政府拿钱去盖大楼,企业就没钱搞研发、做创新”的结论。

但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他仍然持有乐观态度: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很快就要到来。钟朋荣抛出一个观点:企业家要关注经济周期,并善于进行反周期运作。

企业家要善于反周期运作

钟朋荣谈到,一个企业家不仅是管理专家,还要成为一个反周期运作的企业家。他结合多年来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指出一个企业反周期运作要把握4个切入点:低价储备原材料、低价搞设备更新、低价聘请专家、低价收购相关企业。

他以空调生产企业格兰仕为例,阐述企业反周期运作的重要性。格兰仕每年生产大量的空调,会消耗很多铜,而当时国内的铜价每吨由8万跌到2.5万。钟朋荣研究分析,这是铜价的最低点,跌到成本价后就不会再跌,便建议格兰仕老板用银行的贷款,把未来几年的铜都买回来,对方采纳了钟朋荣的意见。最后,格兰仕老板打了个翻身仗。利用经济反周期运作,格兰仕赚了100多亿元。

对于房地产企业,钟朋荣认为应该萧条时买地,繁荣时卖房。“可不能学北京有个地方3年前买地,花了470亿元,把它盖成楼,只卖到440亿元。”

他还提到,“增加供应比压住需求更重要”,并建议要利用当前欧债危机,储备资源,增加供应,“3年建好15年的房子”。

钟朋荣说,当前也是企业储备原材料和设备更新的好机会。以经营农业为主的豫企,如何进行反周期运作?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他举例,前年山东大白菜春节前每斤两分钱,春节后每斤1块钱。而河南很多地方农产品都没有储藏,内黄县40万亩大枣,清丰县30万亩青椒,如果当时买来,少则涨1倍,多则涨3倍。“搞农产品加工不如搞储藏”,钟朋荣支招。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具备极强的生产能力,但缺乏如何能多赚钱的能力。钟朋荣认为,企业家反周期运作,还应认识到“企业的利润来自3种价差:即形态差、空间差、时间差”。

对此,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把面粉做成面包,做成水饺,把钢材做成机械,以这种形态销售会获得更大利益,这就是形态差。前几年棉花每吨涨到3万多元,纺成纱才卖两万元,怎么赚呢?他建议企业要赚空间差和时间差。

当前的情况是,空间差很大,现在交通发达、信息发达,空间差价越来越小。工业企业赚钱过去主要赚形态差价和空间差价,现在主要赚形态差价和时间差价;商业企业赚钱,过去以空间差价为主,时间差价为辅,现在应以时间差价为主,空间差价为辅。

企业要走向“头脑经济”

“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过度膨胀,将是中国经济的灾害”,钟朋荣分析。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深陷生存困境的问题,他建议,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改革,找到出口,走向“头脑经济”。

“少存款,多贷款,负债最大化。”钟朋荣提醒企业家,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债务人剥夺债权人,结果就是债务人占便宜,债权人吃亏。“每个家庭和企业都要有合理的负债率,都要编制自己的CPI。”

钟朋荣接着说,“全球当前在进行两场比赛,一是印钞票,二是降利率。实际上通过美元贬值输出通胀,大幅降低美联储利率,美国从中国手上赚取了太多的利益。”

现在全球利率都在“比”谁的低,这意味着贷款成本已近最低点,所以要少存款,多贷款。

针对一些企业举债建厂房的做法,钟朋荣说,“很不明智,应该减少基础建设投资,多‘购买’欧美的专家。”

“濮阳的一个企业前段时间请了一个欧洲的数控机床专家,以前即便花费100万欧元也请不过来,但是这个专家因为经济危机下岗了,这个企业仅仅花费了6万欧元就把他请来了。结果是,该企业出口加倍,成功实现企业升级。”

钟朋荣说,经过金融危机,欧美经济低迷,很多社会精英已经失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大机遇,因为获得这些精英的成本已经比过去低了非常多。

低价聘请海外人才,可以给公司管理制度、生产技术、供应链整合等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当前企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钢铁、汽车、水泥、电子信息等制造行业蕴含很多商机。现在,中国经济有5大转型:落后工艺向高新技术转型,制造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出口经济向内需经济转型,出口产品向出口服务转型。

那么,企业应该怎样转型呢?钟朋荣总结两种方式,一个是就近转型;一个是跨行业转型。钟朋荣提醒,应注意新业务与核心业务的距离,距离代表风险。距离越近,风险越小;距离越远,风险越大。“转型,既要选产业,也要选时点。有些项目选时点比选产业更重要。”他补充道。

要走向“头脑经济”,企业还要不断创新。钟朋荣指出,现在,政府比着搞大楼创新,企业就很难搞技术创新。

钟朋荣解释,大楼创新是现实,技术创新是口号,因此,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当务之急就是“三减”:“减官、减税、减目标”,没有这“三减”,一切都不好办。

上一篇:张鸿举:让旅馆像个家 下一篇:癸巳蛇票狂舞 邮市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