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研究

时间:2022-07-06 04:47:32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研究

摘要:河蟹苗种的质量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选择蟹种前,必须掌握不同水系蟹种的特点,要善于从不同水系的蟹种中选择优质亲本和苗种。另外,既要能识别性早熟的蟹种,也要尽可能自行培育优质蟹种。在合理放养时,要注意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同时要掌握放养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河蟹;健康养殖;苗种;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73-02

随着河蟹生产的发展,河蟹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生产大规格无公害河蟹是市场所需。江苏的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种质,即对河蟹亲本、苗种的质量要求,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1、选择优质蟹种

优质蟹种是养成大规格河蟹的种质保证,其标准:种质优良和体质健康。目前我国的河蟹亲本和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和瓯江水系蟹种。实践结果表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1 不同水系蟹种的鉴别

1.1.1 长江水系蟹种的特点。背甲为浅黄色、椭圆形、侧齿尖锐,其中第四侧齿明显,额齿中间凹陷明显;第二步足与第三步足等长,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长之比为A=1:2.0,这个比例是长江水系蟹种与其它水系蟹种区另0的关键,步足毛金黄色,第二、三步足上无刚毛。长江蟹的优点很多,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它水系的品种。

1.1.2 辽河水系蟹种的特点。体呈椭圆形,步足与背均为黄色,腹部灰黄色,步足不透明,第四侧齿对径与第三步足之比为1:1.8。步足比长江蟹种短,但比瓯江水系蟹种长,步足刚毛稀少,背部疣状突出不明显,前额齿中间二个不尖锐。

1.1.3 瓯江水系蟹种的特点。体呈正方形,背甲深黑色,但背甲约1/4处为淡黄色,腹甲灰黄色且常有水锈,称之“黑蟹”。第四步足短而宽,刚毛稀少,额齿两边尖锐,中间二齿钝圆,侧第四齿不明显。发育快,体内水分少,第四侧足对径与第三步足之比为1:(1.6~1.7)。

1.2 性早熟蟹种识别 性早熟蟹种是指当年繁育的蟹苗,培育成20 g左右的蟹种后,性腺已发育成熟。放养性成熟蟹种进行商品蟹养殖,绝大部分将在养殖中途死亡,从而给河蟹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正确识别性早熟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看蟹种的腹部。如雌蟹腹部已变为近似圆形,即已呈团脐,脐周围长有绒毛,腹甲第四、五节变宽,则表明该雌蟹已性早熟;雄蟹腹甲内的交接器若已发育成白色骨质化的管状物,则表明该雄蟹已性成熟。

1.2.2 看蟹种的蟹足与步足。通常蟹种螯足、步足内侧掌节部没有绒毛,若有,也不为连续细而短的绒毛;性早熟的蟹种螫足或步足绒毛稠而密长,颜色较深。

1.2.3 看头胸甲的颜色及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颜色为淡黄色,而性成熟的蟹种背为墨绿色或青色;正常蟹背部比较平坦,起伏不明显,而性成熟个体背部常为凹凸不平状。

1.2.4 看蟹种的性腺发育状况。打开头胸甲,若能看到两条紫色条状物,甚至有卵粒,则为性成熟卵巢;有2条白色的条状物,则为成熟的精巢。若只看到桔黄色的肝脏,则表明性腺未成熟。

2、优质蟹种来源

自育的蟹种成活率高、抗病力强和生长速率明显好于外购蟹种。因此,养殖所需蟹种应尽可能自行培育和养殖。

选购时必须做到:不要杂蟹、受伤蟹、“僵蟹”、“绿蟹”、病蟹和肢体残缺蟹。而且最好选购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速度快和无伤病,此外还应剔除“早熟蟹”和“僵蟹”。

3、合理放养

3.1 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 种质是生产大规格商品蟹的第一要素。亲本的优先选择顺序: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瓯江水系蟹种,而长江水系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长江湖泊池塘。苗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天然(捕捞的)长江水系河蟹苗种人工培育的天然长江水系河蟹后代以大规格亲蟹为亲本的、人工培育的长江水系河蟹苗种。

3.2 河蟹放养的技术要点 河蟹放养要注意设置蟹种暂养区,用网围一块养殖区域,占大塘面积的1/10~1/5,将挑选的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生长至占整个塘面的50%以上,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蟹种“暂养”可以使放养到新水体饲养的蟹种能够得到一个适应期,并确保池塘中水草及饵料生物的前期生长。蟹种放养时用8 mg/L高锰酸钾浸泡10~15 min后再放入暂养区饲养,同时应注意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购蟹种为自育蟹种。冬季气候寒冷,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捕捞和放养时易受冻或受伤,从而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放养小规格蟹种影响年终商品的养成规格,而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以及长成规格,都明显优于外地购买的蟹种。蟹种放养时应注意控制放养密度和规格,适时放养。蟹种放养密度控制在7500只/hm2左右为宜,密度过高,则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偏小,密度过低,则养殖产量难以提高。长江流域蟹种的放养时间一般以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为宜,也可因地制宜酌情调整放养时间。蟹种放养规格,一般以100~200只/kg为宜。规格过大,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长成的规格小,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蟹种放养的同时,搭配放养花白鲢900~1020尾/hm2(规格20~30尾/kg),也可套养花白鲢夏花鱼种3000尾/hm2左右,且以就近选购为佳,其中花鲢占20%,白鲢占80%,用于防止藻类蔓延和调节水质。5~6月,可套放规格5 cm以上的鳜鱼225尾/hm2左右,以控制池中野杂鱼的大量繁衍。

上一篇:简易阀门试压装置的设计、制作与使用 下一篇:盘县坡上村马铃薯协会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