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 共和国“两栖”上将第一人

时间:2022-07-06 04:09:11

洪学智说:“你们的空军大学还没有给我发毕业证呐!”这时谁都知道将军说的是五十年代的那场战争。正是那场战争,使洪学智将军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我军一名耀眼的将星。

洪学智上将的戎马生涯充满传奇。长征中,他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三次走过雪山草地,为了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战争中出生的两个女儿也被迫送给老百姓,在战争中出生的长子和其他孩子从小跟着部队辗转行军。他的儿女长大后,都事业有成。

屡建功勋

和绝大多数新中国开国将帅们一样,洪学智也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洪学智1913年2月出生在安徽金寨。金寨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土地,连同洪学智在内,从这里一共走出了五十余位开国将军,因此这里又被人们称作将军县。

洪学智同志1928年参加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1929年参加著名的“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编入红一军,从此他就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在党的培育指引下,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身经百战,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军政兼优、多谋善断、有胆有识的我军优秀高级将领。

从当战士起,洪学智就不怕牺牲,敢打敢冲,英勇杀敌;19岁任重机枪连连长,每遇险恶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在苏家埠战役中身负重伤,被誉为“不怕死的好连长”。红四方面军西征时,他历任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在无固定后方的艰难转战中,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队在边走边打中始终保持高昂斗志,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在巴山蜀水留下美名,一直到解放后几十年,在川北东江、建章河一带仍传颂着“红军有个洪主任”的故事。长征途中,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负责整个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及筹措粮草的任务。在极端艰难情况下,他周密组织,确保不丢掉一个伤病员;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他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头人巴顿多吉喝鸡血酒为盟,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红四方面军的粮草供应,还支援中央红军大批粮草、牛羊等物资,受到刘少奇同志的赞扬。

长征结束后,洪学智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继而任抗大教员、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抗大五分校副校长等职。在最艰苦的1940年,洪学智奉命率抗大华中派遣大队,冲破层层封锁,横跨晋、冀、鲁、豫、皖、苏六省,到达新四军军部,全队数百人无一减员,被刘少奇政委、代军长称作“奇迹”。1943年春,日伪军集结重兵分多路对苏北根据地实行拉网式“扫荡”,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的洪学智审时度势,力主放弃北上山东的行动,利用沿海滩涂芦苇荡和纵横沟壑,于敌人包围圈内分散隐蔽和灵活转移,形成内线中的外线与敌周旋,被黄克诚师长兼政委所采纳,此役不仅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清剿”、歼灭大批日伪军,还攻克敌伪据点30余处,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黄克诚又一次同意他的建议,并由他任前线总指挥发起阜宁战役。4月24日一举攻克阜宁,使之成为苏北战场上最早从日本铁蹄下解放的县城。紧接着又由他指挥相继攻克车桥、淮阴、淮安等要地,先后歼敌两万余人,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学智同志任中南军区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第十五兵团进军广西的作战行动,参与指挥渡海作战,取得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大胜利。直接指挥广东剿匪斗争,巩固了广东治安和社会秩序。1950年5月,指挥发起万山群岛战役,击沉敌舰4艘,重伤敌舰队司令,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以劣胜优的奇迹,受到主席的嘉奖。

1950年7月,洪学智同志调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曾以他的机智两次救了的命。他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谋略,并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司令员的高度赞许。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领导志愿军后勤指战员浴血奋战,在没有制空权和频繁遭受洪水袭击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策划的“绞杀战”,保障了前线作战的物资供应,为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战争中积累了一系列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经验,已成为我军后勤工作的宝贵财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1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面对后勤工作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他从国家和军队的实际出发,在理顺后勤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标准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军后勤建设在正规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他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又一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洪学智同志受冤案株连,翌年调离部队到吉林省工作,先后任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开始后,他遭受关押批斗,1970年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他始终坚持原则,与、“”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2年在主席、总理亲自过问下,解除了劳改。1974年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洪学智同志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他带领军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生产秩序。他严抓武器生产质量关,保证了部队自卫反击作战的武器装备供应。他在狠抓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研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用产品开发生产,使军工企业走上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正确发展道路,为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0年1月,洪学智同志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后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1987年再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8年又一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为军队全面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在退出军队领导职务后,洪学智同志出任“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组长。他团结带领编写人员,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高质量地完成了编写任务,受到了军委和“四野”老同志的一致好评。1990年,他被增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他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各派和各界人士广交朋友,为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洪老将军有着一颗热情、善良的心。一次过雪山时,洪学智在山顶上发现六个战士已经冻硬了,满山冰雪无法掩埋尸体,但他实在不忍将战友们就这样舍弃在山上,坚持将他们带到了山下。到山下一生火,其中一位战士忽然动了,大家才明白他们并没有全都死去,赶紧抢救,救过来五个。

洪学智也是个命大之人,好几次都奇迹般“起死回生”。一次,他被子弹击倒在战场上,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等他伤势好转,重新出现在家乡的田野上时,亲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长征中过草地时,他得了伤寒,昏迷过去。一位警卫员眼看这位首长要没救了,非常伤心,竟开枪自杀了。然而,部队找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老中医开了个方子,有些药品手头没有,就派战士漫山遍野去找,果然在荒无人烟的草地找到好几味重要药材,于是洪学智得救了,醒过来后继续带兵行军。

长征成就美满姻缘

1936年5月30日,洪学智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刚翻越了两座大雪山,在草地上开了一次全军运动会。比赛后,洪学智在主席台上观看文娱节目,有一个班的女兵唱起了《打骑兵歌》:“敌人的骑兵不需怕,沉着敏捷来打它……”其中的班长是女红军张文(原名张熙泽,抗战时出于隐蔽的需要改名张文)。洪学智注意到了英姿飒爽、歌声动听的张文,张文也注意到了洪学智。平时,这位身材高大、嗓门洪亮、能征善战的军政治部主任,早就给她留下了难忘的感觉。

在军长王宏坤等人的介绍下,洪学智和张文正式相识。这对年轻人腼腆地一问一答,没说什么浪漫的话语,却诚挚地默默相许了。后来他们举行婚礼时,“婚宴”是一顿面疙瘩汤。

与洪学智结婚后,夫妻俩在长征中跟着各自的部队走,聚少离多,1938年才在延安重逢。1939年,他们的长女在延安蟠龙出世。洪学智给孩子取名“醒华”,意思很明确:中华民族,觉醒吧!

孩子没满月,他们就又在抗战中行军了。部队要从山西前往晋察冀边区,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他们必须在夜间找机会悄然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马蹄用麻袋片包上,部队动员所有带孩子的女同志要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哭。行军路途坎坷,张文抱着孩子几步一跌,这种情况下没法喂奶,受到饥饿和惊吓的孩子还发着烧,她能不哭吗?张文正哄孩子,手拿指挥旗的洪学智来到了身边。他当机立断地说:“把孩子留下吧!”

没时间物色家庭了,洪学智抱过孩子,和张文跑进路边一所小草房,向里面的一对夫妻匆忙表示,我们是八路军,不能照顾孩子了,“如果我们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你们就把孩子当成亲生女儿吧!”说完,洪学智拉着张文就跑回了部队。洪张二人与老百姓彼此都没顾上问姓名,更不知道那家老百姓的具体身份。

张文甚至不知这地方叫什么,一打听是“东西房山”,牢牢记在心上,而且记着与孩子分离的那一刻所有的信息:孩子左手臂上的胎记,身上包的红布……

把孩子扔下,当然感情上是难以割舍的,但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必须让理智胜过感情,洪学智和张文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亲骨肉。解放后的1951年,张文开始尝试寻找长女。

记忆中的信息可用的并不多。“东西房山”是东房山、西房山的合称,这一山区方圆几百公里,不知具体地点,也不知孩子改叫什么名字了,简直是大海捞针。但张文还是怀着对女儿的思念坐上火车,往山西东西房山所在的县城进发。在该县领导人的帮助下,她进入山区,在一家又一家小学里寻找,惟一的根据是孩子的胎记。张文不好意思无缘无故细看孩子们的手臂,她想出个办法,问孩子们:“来,阿姨看看你们打过预防针没有?”

就这样找了很多小学,11天过去了,并无收获。张文哪里知道,县里派来陪她找孩子的小伙子,其实正是她把孩子放下的那家老百姓的儿子!

那年5月28日中午,张文在一家小学寻找未果,跟着小伙子回他家吃饭。小伙子的母亲生起火,要给张当地食品“面鱼儿”,张文帮着拉风箱。两人一边做饭一边聊,那位妇女问张文是来干什么的,张文一说,那位妇女一惊,当即回答:“你就是把孩子留给我了呀!”

孩子在哪儿?她早就不在这一家了。这家老百姓非常支持八路军,男主人恰是八路军的交通员。他们对这个八路军的孩子很重视,怎奈太贫苦,养不起她,只能给她找更合适的养父养母。老百姓家里都不宽裕,况且孩子太小,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转了十几家,终于找到一位有乳汁的母亲,这位名叫白银翠的妇女也是八路军的交通员,于是把孩子交给了她。

这家男主人叫王英,是个木匠。夫妻俩给女婴起名红红,因为她是红军的女儿。

打听到王英的住处,张文火速赶去。王英夫妻与张文相见后,把红红叫了出来,这小姑娘本来在屋里熨衣服呢。虽然从小就听养父母说自己是红军的后代,但她看着眼前陌生的“阿姨”,一时难以接受这才是自己的母亲的事实,一个劲儿往养母身后躲,不肯跟亲妈回家。养母苦口婆心地教导了孩子半天,张文才把红红――现在的洪醒华领走。

洪学智情系故乡

洪学智与张文一共生了八个儿女,其中三男五女。这些孩子的出生与成长见证了革命历史的进程。三女儿出生的时候,由于是战争期间,临产的张文身边没有医生护士,洪学智亲手将一把剪刀在开水里煮了煮作为消毒,然后用它剪断了孩子的脐带。

八个子女中,五个是解放前出世的,除了送过人的两个,剩下的三个孩子都在战火中成长。长子洪虎就是其中的代表。当他是个婴儿的时候,也跟洪醒华一样被妈妈抱在怀里行军。一次也是要过敌人的封锁线,部队在一条铁路边的草丛里隐蔽,火车开过,震耳欲聋。张文生怕洪虎会被吓哭,母子俩活不成,部队也要暴露。然而,小洪虎不哭不闹,静静地仰视着夜空,张文才松了口气。战争中,吃不上喝不上是常有的事儿。他曾因一时找不到凉水,天真地喝了从茅屋房檐流下来的雨水。由于水不卫生,喝下去之后他差点丧命。

抗战期间在一家老百姓家借宿时,给他们做饭的老大娘喜欢上了洪虎,建议张文把孩子留下,“我给你们做顿面条吃。”张文没舍得。后来,战友们经常拿这事跟她开玩笑:“你怎么不答应把孩子留下?那样咱们就能吃上顿面条啦!”

就是这样刚毅的洪学智一直非常关心家乡金寨的经济建设发展。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向中央领导汇报,与有关部门协调,并联系港澳爱国人士,从而获得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洪学智对家乡经济的关注,绝不是停留在一些空洞的“指示”上。关心家乡农业建设,触摸画册使金寨县成为成为名副其实的“板栗大县”。

他生前曾七次回乡看望,2004年9月,金寨县修建好红军广场,县领导想邀请他再回来看看。将军听了立刻表示“愿意”。身边的保健医生和秘书从他的身体状况着想,不同意他远行。他只好说:“等天气暖和一点的时候,我再回去看看吧。”哪知道老将军最终没能再回来了。

戎马一生的洪学智将军一直思念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思念着长眠在故土的战友和亲人,思念着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家乡人民。

历程评述:

从士兵到将军,洪学智走过了一条死死生生、艰难坎坷的道路。他留给我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制度、好方法,将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长期发挥作用,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上一篇:闾丘露薇 穿梭于硝烟中的“铿锵玫瑰” 下一篇:蔡文姬 命运多舛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