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钱让全民发财?

时间:2022-07-06 03:28:08

有一个云南山区的朋友,他出生的地方比较穷。他一直疑惑:“既然穷是因为人们没有钱,为什么不多印一些钱发给大家呢?这样大家不就不穷了吗?”今天他知道了,如果国家印钱发给大家,所有的商品都会涨价。虽然大家更有钱了,但没有变富裕。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疑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鼓励引进外资。小时候,我总想:为什么需要引进外资呢?难道不会印钱吗?今天我当然明白了,引进外资,不是引进钞票,而是引进资本。人们会拿引入的外汇购买国外的资源,促进本国的发展。

这些以为印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看起来是小孩子式的,但是,在历史上一直很有市场。先秦以前一直有“灾年铸币”的说法。《国语・周语》中说:“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量资币”就是铸币。思路是这样的:既然钱能买到粮食,那么多铸钱,不就能多买到粮食、拯救百姓吗?这种思路当然无助于救灾。因为,无论多铸多少钱,都不能增加一斤粮食。经济规律告诉人们:虽然可以单方面增加货币量,但其结果是使货币购买力下降,而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因此,通过多发货币来解决问题,不但不能真的解决问题,反倒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所谓货币,是人们在交易中自发形成的交易中介。人们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再以货币去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通过这一迂回,大大促进了交易的效率。与其它商品相比,货币并没有特殊的地方。货币只是那些销路特别广的商品。货币的购买力基于它的商品使用属性。一旦其使用属性对人们的价值下降,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总需求,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早期的货币是贝壳、金属等。后来民间出现铸币,这些铸币保证其稳定的质量,因此流转更广。见到有利可图,政府垄断了铸币,相当于增加了一笔铸币税。在交易过程中又出现了纸币。便利的纸币大大促进了交易。不例外地,政府又垄断了纸币。金本位就是保证持币人可以兑换到固定数量的黄金。

纸币购买力的基础是:法律规定纸币可以清偿债务;政府允许以纸币完成纳税义务;可以用纸币购买政府的部分服务(就像Q币可以购买腾讯的服务),这三者就是纸币的主要使用属性,是纸币购买力的基础。宋朝的时候,政府发行纸币,但却不允许用纸币完税或购买政府执照(度牒、酿酒执照等),结果这些纸币就失去了购买力。无论是民间的等价物还是政府货币,都要与发行方的服务能力挂钩。比如,腾讯的Q币,受限于腾讯的服务能力。如果腾讯发行的Q币数量,超出了其服务能力,Q币就会贬值。政府纸币也是如此,只不过多了一项收税的权利。

受其自身约束,腾讯不敢滥发Q币,因为滥发的结果是声誉受损、收入下降。而政府服务能力、收税究竟有多强,没有人能够准确核算,因此,也就没有人知道纸币的合理数量。

而且,腾讯按量出售服务,政府是按比例收税。纸币超发使物价上涨,人们为了完税,需要缴纳更多的纸币给政府,从政府的角度看,它不会吃亏,因为它反正是按比例抽取社会财富。因此,政府在这一方面没有硬约束。

如果人们是按量缴纳定额税,而不是缴纳比例税,那么,政府滥发纸币的冲动将受到巨大的抑制。因为,滥发纸币将导致纸币购买力下降,而政府只能收取定额税,这就意味着,政府的财力会急剧下降。在这样的约束下,政府自然不敢滥发纸币。

总之,纸币本身只代表着一种服务。服务能力没变,多发纸币有害无益。对政府发行的纸币来说,购买力还不全来自购买政府服务,更主要是可以凭此履行对政府的义务――纳税。政府的确可以单兵突进,多印纸币,但如果把纸币当成财富本身,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多发纸币的策略,这种纸面财富当然无法真的拯救经济。

上一篇:写字楼升值前景亚太最好 下一篇:“不过先生”与“特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