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6 02:45:40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 627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 统计分析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易感因素。结果 本院2年院内感染率为8.3%;呼吸道感染占48.1%, 最为常见;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P

【关键词】 恶性肿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 但其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 可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和影响, 降低患者的基础体力和耐受力, 临床上该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1] , 为总结化疗院内感染因素, 探讨相关防控措施, 特作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7例恶性肿瘤并进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47例, 女280例, 年龄10~81岁, 平均年龄(58.7±3.4)岁。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 且在入院后无感染情况;排除标准:入院前具有传染性疾病或处于潜伏期;在化疗期间由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对象是否发生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判断标准参考卫计委关于院内感染判断标准(2001年)[2]。

1.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感染情况, 并从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院内感染率 2013年10月~2014年9月, 院内感染率为9.2%(28/305), 其中1~3月感染10例、4~6月感染2例、7~9月感染15例、10~12月间感染1例;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 院内感染率为7.5%(24/322),其中1~3月感染8例、4~6月感染1例、7~9月感染14例、10~12月间感染1例。2年内总感染率为8.3%(52/627), 2年度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 P=0.433>0.05), 但第2年的感染率出现下降, 感染高峰在每年1~3月和7~9月。

2. 2 感染部位 52例发生感染患者中, 呼吸道感染25例, 占48.1%;口腔、黏膜感染14例, 占26.9%;消化道感染10例, 占19.2%;泌尿系统感染8例, 占15.4%;其他感染9例, 占17.3%。其中23.1%的患者合并2项及以上感染部位。

2. 3 易感因素 ①年龄:院内感染率方面, ≤55岁为10.0%(40/400), >55岁为5.3%(12/22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1, P=0.04015 d)。院内感染率方面, ≤15 d为4.9%(16/327), >15 d为12.0%(36/3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1, P=0.001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一类获得性医源感染, 常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 并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病。院内感染在医院时有发生, 其对于原发病的临床治疗、控制具有不利影响, 由于化疗过程严重削弱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基础体力、免疫力, 这也使该类患者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高发、易感人群,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中的院内感染分布位置、发病时间、影响因素等临床特点,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提升化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3]。

院内感染多发于7~8月[4],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1~3月、7~9月恰为感染高峰期, 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可能由于此时间段季节变化和交替, 且夏季温度、湿度高等因素是病原菌繁殖最佳时期引起, 故在上述时间段内, 在院内加强消毒、空气流通、环境维护, 可起到良好的院内感染防控效果[3]。另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发病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 这与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病房空气流通差、对长期卧床者缺乏针对性护理密不可分, 因此, 可通过定期消毒、通风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咳痰, 对感染者予以及时隔离来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结果显示, 年龄偏大、长时间住院、白细胞降低、出现侵袭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更高, 分析原因, 由于白细胞是重要免疫细胞, 白细胞水平下降意味着患者免疫力低下, 而年龄增大也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基础体力, 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营养支持[4];而化疗、护理操作若不能保证无菌性, 也容易增加感染的几率, 这也要求在护理、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注意消毒、卫生, 并避免侵袭性操作;激素类药物也能干扰内分泌、免疫代谢, 因此在癌症患者的化疗、护理过程中也应掌握禁忌证、合理应用。

综上所述,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临床上应针对易感因素给予人性化干预, 以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余小红, 祝亚文, 潘群. NRS评分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9):938-940.

[2] 马静, 王瑛, 穆春凯.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4):16-18.

[3] 牛俊杰, 赵丙瑞, 崔晓萍, 等.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5):345-347.

[4] 邓玉洁, 林学德. 29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 27(2):131-134.

[收稿日期:2015-12-30]

上一篇:煤炭企业基层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英语课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