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体制创新:历程、经验和展望

时间:2022-07-06 01:26:26

30年体制创新:历程、经验和展望

30年跨越三大步

总的来看,中国的体制改革创新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三个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全新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四梁八柱”的基本体制框架。

在框架构建阶段,体制改革创新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宏观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提出对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的方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目前,新阶段改革创新取得的成就包括:已经取消了农业三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凝聚六条宝贵经验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相结合,不断推动体制创新,是我国改革的基本特征。在30年的改革创新进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突出的有: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十六大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证明,每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都带来了改革实践的重大突破,推动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始终注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与充分发挥群众改革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我们注重把握“破旧”和“立新”的关系,不断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的要求更加凸显。

四是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渐进推进。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风险,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验能够迅速普及,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通过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达到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

六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新阶段呼唤更大创新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改革创新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一是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快健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保、文化、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相关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现实需要。三是改革已经进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四位一体”的新时期,必须协调配套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四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以利益关系调整为重点的新阶段,多数改革都涉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重构利益关系格局,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已成为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前提。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制度保障。

上一篇: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 下一篇:国有企业改革尚在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