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止痛散”临床应用

时间:2022-07-05 10:23:40

“消肿止痛散”临床应用

摘要 外伤引起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在农村发病率高,临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在外敷药的启示下,用“消肿止痛散”外敷药治疗软组织损伤收到满意疗效。根据药物的双向作用,配用不同的辅料治疗炎症痈肿疮毒也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敷中药 消肿止痛散 临床应用

外伤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局部淤血、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传统以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火罐及外用擦剂或外敷药治疗,疗效难以肯定。

我们在外敷药启示下,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反复观察筛选出活血祛瘀、清扫解毒、通络消肿止痛等中药加工成粉剂。以酒或食醋调成糊剂外敷,治疗外伤引起的局部瘀血、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类疾病;也用于治疗疔疮痈毒、丹毒、急性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腮腺炎及无名肿毒,均收到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把2001~2002年临床观察60例资料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所致软组织局部肿胀,疼痛(或触痛)、瘀血、(外观局部青紫)及伴随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或体征(排除器质性损伤)。

疗效标准:①治愈:局部肿胀、疼痛、瘀血消退,活动自如;②显效:肿胀、疼痛、瘀血明显减轻,但局部仍伴少许触痛,活动痛,淤血明显消退;③好转,局部肿痛减轻,瘀血,活动痛较前好转;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治疗方法:外敷“消肿止痛散”用酒调成糊状加热后放置,以不灼手为度,外敷局部,敷药面积以覆盖损伤局部为度,外用纱布包扎(有皮损的除外)。日换药2次,5天为1个疗程。

“消肿止痛散”以生大黄、生栀子,粉粹成粉末等份备用,根据肿痛性质,分别以酒或食醋调敷。

结果

60例中,疼痛60例,肿胀54例,瘀血42例,活动障碍12例。

统计结果:痊愈36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好转率98%。

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38岁,农民,于2001年9月7日跌伤右踝关节,不能行走,局部肿胀疼痛。曾用跌打万花油涂搽。服跌打丸2天无效。局部肿胀明显,青紫,脚不能着地。遂来院拍片,关节无骨折,局部触痛明显,局部肿围25cm,既用“消肿止痛散”用酒调糊加热待温后外敷患部,每日换药两次。第2天肿胀明显消退。肿围由25cm缩小至23cm,连用2天,肿胀疼痛明显减轻,能下地行走,5天后活动自如。

例2:患者,女,32岁,患者3天来发冷发热、烦躁曾服西药无效,患者来院查治,右侧有约4cm×4cm红肿硬块,局部灼热红肿,触痛明显,无波动感。T39℃,治疗静滴青霉素,口服黄连排毒汤加五味消毒饮,外敷“消肿止痛散”加食醋调糊外敷,每日换药2次,连用3天,体温正常,肿块肿痛明显减轻,5天后痊愈。

讨论

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所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农村多见、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瘀血,肿痛类损伤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黄、栀子内服,外用用途广泛,文献中早有记述。如《大明本草》中称大黄“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疾,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疖痈毒”。

文献中栀子有:消肿毒、乳痛发背、痔痿结节、排脓生肌长肉等作用,近代杂志也有有关栀子、大黄等药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的报道。

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自己近20年的临床经验:两味药性俱寒凉,均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配合应用治疗软组织损伤,起协同作用,加强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再借助酒的行散作用与加温后的物理作用。故疗效明显加强,疗效自然。两味药不仅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也有广泛抗菌作用。故用于治疗炎性痈肿疮毒。配合抗炎解毒类药也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因药源广,加工方便,治疗效果好,特向同道推荐。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62例观察报... 下一篇:五味升压汤治疗低血压10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