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Ivy Bridge 第二代超极本性能几何

时间:2022-07-05 06:25:54

武装Ivy Bridge 第二代超极本性能几何

第二代超极本驾到

铺天盖地的超极本广告,预示着这种超轻薄新秀将成为未来笔记本市场的绝对主力。超极本改善了传统笔记本那呆板笨重的形象,在武装英特尔最新ivy bridge移动处理器之后也具备挑战传统笔记本的能力,同时也光荣晋升为“第二代超极本”。

根据英特尔的蓝图,超极本将随硬件平台的升级实现“三级跳”,我们可以将搭载Sandy Bridge处理器的超极本视为第一代产品(图1),而选用Ivy Bridge处理器的视为第二代超极本,等到2013年 Haswell的,超极本也将进化为趋于完美的第三代产品。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二代超极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表1)。

两代超极本之间的最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处理器方面,以及强制性加入对USB3.0和雷电这种高速接口的支持。在超极本的外观设计方面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机身厚度在21mm(14英寸或以上机型)以内且配备有SSD硬盘的产品都能入选二代。换句话说,只要厂商把处理器更新一下,第一代超极本就可以第二代超极本自居了。这种相对宽泛的要求对超极本的利弊如何?后文自有分解。

第二代超极本有多强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第二代超极本的核心部件,17W超低电压版的Ivy Bridge移动处理器自是重中之重。这是已经曝光的五款低电压Ivy Bridge处理器的参数表(表2)。与采用上一代Sandy Bridge架构的低电压处理器相比,Ivy Bridge拥有更先进的22nm工艺制程和全新的三栅级晶体管技术,在TDP保持17W不变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睿频频率,即便是相对低端的i5-3317U也能从1.7GHz加速到2.6GHz,900MHz的频率提升换来的则是非常夸张的性能改进。接下来我们就以ACER新一代“蜂鸟”S3为例,感受一下Ivy Bridge在超极本上的实际表现吧。

评测样机:

ACER Aspire S3-391

我们评测的ACER Aspire S3搭载了第三代酷睿i5-3317U处理器(图2),内置4GB硬盘和500GB HDD+20GB SSD混合硬盘的组合。

为了突出对比,我们找来了去年评测过的搭载i5-2467M 处理器的ACER上一代蜂鸟S3的测试数据,由此可以直观看出两种架构、定位相似的i5-3317U和i5-2467M两款处理器之间的性能差异(表3)。

CPU性能 媲美SNB i5

得益于22nm制程工艺,i5-3317U在17W TDP的基础上实现了最高2.6GHz的睿频频率,较i5-2467M提升了300MHz,因此在所有测试项目中都表现出了无可争议的性能优势(图3),在性能上甚至已经接近Sandy Bridge架构标准电压版的i5-2410M处理器!

GPU性能 入门独显靠边站

作为Ivy Bridge家族新成员,i5-3317U自然也集成了最新的HD4000核芯显卡,别看显卡频率有所降低,但凭借更多的EU单元,性能已然可以完胜集成HD3000核芯显卡的i7-2670QM等上一代的顶级SNB处理器。以3DmarkVantage为例,i5-3317U的GPU子项得分超过11500大关(图4),轻松超越HD6470M和GT520M独立显卡(表4)。

在《生化危机5》的DEMO测试中,1280×720分辨率默认画质下,搭载i5-2467M处理器的ACER第一代蜂鸟S3平均帧数为17.6fps,只有将画质调整到最低才能保证最基本的流畅度。在相同画质下,搭载i5-3317U处理器的第二代蜂鸟S3则可以获得23.4fps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流畅的级别(图5)。在《英雄联盟》中,第二代蜂鸟S3可以在1366×768像素中低画质下保持35fps左右的平均帧数,相当于酷睿i5-2410M+GT520M独显的表现。曾经质疑第二代超极本游戏性能的用户可以放心了,对非游戏发烧友而言,如此性能已经足够用了。

总之,i5-3317U的综合表现已经接近上一代的i5-2410M,在游戏性能方面的提升更是非常可观,彻底端了GT520M(G610M)以及HD6470M(HD7300M)这些入门级独显的饭碗,由此我们更期待拥有最高3.2GHz睿频频率的i7-3667U处理器的性能表现。

向更大和更强转型

虽说Ivy Bridge为超极本带来了更强悍的性能,但我们仍不能指望搭载i5-3317U或更高端i7-3667U处理器的超极本可以在兼顾画质和速度的情况下“驾驭”最新的3D游戏大作。对于喜欢极致身材的游戏影音爱好者而言,超极本自然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于是拥有更大屏幕并武装独立显卡芯片的超极本便出现了。当超极本变大后,就有机会在主板上腾挪更多的空间来安排独立显卡芯片,让超极本也有驾驭最新3D游戏大作的资本。

第一代超极本的屏幕尺寸主要以11.6英寸和13.3英寸为主,虽然具备极致的便携性,但显示面积的“缺失”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满足注重显示效果和追求更强性能的用户的需求,超极本对屏幕尺寸的限制也在逐步放宽,14英寸和15.6英寸的产品不断面市,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这些产品并没有丢掉超极本的精髓。比如仍具备极度纤薄的外观(15.6英寸的超极本也被控制在21mm以内)、支持2秒唤醒以及5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

当超极本升级第二代后,你会发现会有更多厂商推出大屏+独显组合的新品,以满足少数游戏发烧友的需求。以ACER M3-581TG为例,采用15.6英寸大屏幕设计,但厚度仍被控制在20.7mm,同时选用500GB机械硬盘+20GB SSD固态硬盘的组合,符合英特尔对超极本的定义标准,因此将其冠以超极本的名号是毋庸置疑的(图6)。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配备NVIDIA最新开普勒架构的GT640M独立显卡,同时在20.7mm的机身上还容纳了内置的DVD刻录光驱,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成为了众多超极本的新标杆,但自身的重量也因此提升到了2.25kg,和普通的14英寸笔记本持平。

与M3相似的还有惠普ENVY 4(图7),采用14英寸屏幕+Radeon HD7670M独立显卡的设计,可以搞定绝大多数游戏大作的运行需求,但厚度仍被控制在20mm以内。需要注意的是,惠普ENVY 4还被细分成很多子型号,其中低配版只标配500GB机械硬盘,只有高配型号才额外增加了32GB的SSD硬盘(图8),因此只有配备500GB+32GB的型号才能被称为超极本,反之则不符合英特尔对超极本的定义规范要求。

没有SSD就不是超极本

超极本的价格之所以昂贵,SSD固态硬盘无疑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了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英特尔也允许超极本选用大容量传统HDD机械硬盘+板载小容量SSD固态硬盘的组合。其中HDD机械硬盘主要用于存储数据,500GB以上的空间足够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SSD固态硬盘容量通常在16GB~32GB之间,用于实现超极本“快速响应”的特性。

对采用HDD+SSD的超极本,如果你进入“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会发现板载的SSD固态硬盘会被分成两个分区。以ACER第二代蜂鸟S3为例,板载的20GB SSD就被分为4GB和14.64GB两个部分(图9),分别用于存放笔记本在睡眠和休眠时所生成的临时文件。借助SSD高速随机读写的特性,可以让笔记本迅速从睡眠和休眠恢复到工作状态,加速唤醒时间。

可以说,SSD固态硬盘是超极本实现快速响应功能的前提,因此也被英特尔强制性加入到超极本的定义规范中。像惠普ENVY 4这类产品,加上SSD就是超极本,没有SSD只能算是轻薄本,就是这么简单。

超极本理应更完美

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产品,超极本现在仍处于不断的进化中,最终形态如何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出现向大屏化趋势迈进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过于“纵容”超极本无休止地因军备竞赛而不断向轻薄妥协,肯定不利于超极本的生态圈建设。

原本超极本曾不断标榜不足18mm的纤薄身材,在换成15.6英寸的屏幕后厚度已经向21mm发起冲击;原本超极本曾以核芯显卡为标准装备,在武装额外的独立显卡芯片后,重量的阀门也被打开,所谓的轻薄慢慢变成“相对的”,即和相同尺寸传统笔记本相比算是非常薄,但在重量的控制方面却失去了极致的感觉。

就笔者个人的意见,超极本其实不必过于苛求厚度,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所谓的18mm和21mm其实没有太大差别,都只是感官上的那一点点细微差异。如果没有对比,即便是一款25mm厚度的机器摆在你面前也算纤薄级别。所谓“轻薄”其实是两个概念,轻与薄对用户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说薄是感性,那轻则是理性。18mm的超极本的确能给人带来极致的感官冲击,但仅有1kg的超极本则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在外出携带的过程中帮你节省更多体力。希望英特尔今后能给超极本的重量也下一个定义,比如11.6英寸超极本上限为1.2kg、13.3英寸1.4kg、14英寸1.7kg、15.6英寸2kg等等,无论是感官上还是负重上都能让消费者满意。

第二代超极本 我们来了

发完牢骚,继续回到本文的主题。在武装Ivy Bridge处理器之后,第二代超极本终于获得了向传统笔记本“叫板”的实力,性能已经不再是超极本的短板,而超轻薄和高续航则成为传统笔记本望其项背的绝对优势。随着更大尺寸超极本的面市,配备独立显卡的超极本也可驾驭更多的大型3D游戏,实现了超极本从“极致轻薄+主流性能”向“极致轻薄+超高性能”的转型,适用人群也从小众向全民蔓延开来。可以说,第二代超极本的“绊脚石”只剩下价格了。

上一篇:笔记本玩《暗黑3》也全高 下一篇:目标千元级 双核平板就应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