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玉牌中的民俗文化

时间:2022-07-05 05:58:52

一块玉牌中的民俗文化

不论朝代怎样变迁,玉制品的凝重,玉材质的通灵,始终是人们审美追随的对象。“君子比德于玉”几乎成为历代中国人修生养性的座右铭,也由于玉器集艺术和财富于一体,因而它也是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的艺术品。

收藏玉器的心态很多,有的为了艺术,有的为了价值,有的为了历史,有的为了猎奇,有的为了名誉……而我们收藏是因为玉器中蕴藏着历史长河流淌出来的传统文化和远古文明气息。看着这些收藏品,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阅览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它们身上浸透了历史的风雪岁月,记录着我们祖先的活动,浸透着祖先的文化创作。

我们收藏一块清代的喜字牌,长6.5厘米,宽5厘米,厚0.7厘米。为新疆和田青白料,质地温润,刀工规整,图案吉祥。透雕拉丝工,牌首刻蝴蝶纹,双阴线刻画双喜,线条流畅。

当时收藏时我们并不知道蝴蝶和双喜的含义,只觉得它质地温润,制作精致。查找资料后才知:在古代,尤其是在玉器雕饰中,充斥着大量的民俗文化,民间有“有工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说法。诸如“龙凤呈祥”(一龙一凤和祥云)、“喜上眉梢”(两只喜鹊落在梅枝上)、“福寿如意”(蝙蝠,小动物和灵芝,蝙蝠为福,小动物为寿)、“福禄寿”等。早在明代,以蝴蝶立意的配饰有杯、牌以及小挂件等,如“耄耋富贵”实际上为蝴蝶和猫的搭配。“国色天香”等反映了百姓祈求幸福、和谐的心愿。

此玉牌上面的蝴蝶没有和猫搭配。两个“喜”字有重叠的寓意,有很多很多的“喜”。蝴蝶象征着不朽,和双喜搭配就成了祈求永恒的幸福。双喜的来历是:传说,宋代文豪王安石赶考时,巧遇马家小姐招婿并出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征下联。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考题正好是出下联征上联,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王安石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新婚之夜,王安石心花怒放,把两个喜字写在一起,贴在门上,成了新婚喜庆的“”。从此人们纷纷效仿,沿用至今,字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庆吉祥的标志。

美石名玉,历来被视为风雅之物,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精华,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每一件玉器都演绎着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收藏它就是琢磨泱泱五千年中华艺术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它的宏大深厚。收藏这块玉牌我们获得民俗文化的知识就是一例。

(责编:蔚蔚)

上一篇:一灯能除千年暗 下一篇:构思奇妙的云南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