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05 05:42:05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究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获得了一些教育心得,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是个‘棋痴’,非常迷恋下棋,而且棋艺水平确实很高,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长此以往,作为‘常胜将军’的国王便自觉无趣,想找个能够打败他的真正的高手。为此,国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高手,并许下承诺:若是谁能胜得了国王,那么,国王将满足他的任何一个要求。后来,有一个僧人胜了国王。僧人对国王所提的要求是:他要的只是棋盘上的麦粒。规则是,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第五格放16粒,依此类推,一共要放满64格。国王听了,马上满口答应,心中暗笑僧人真傻。但是,结果却是国库中的所有库存的麦粒都不够放满这64个格……”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然后,教师继续说:“同学们,如果每100粒米的重量是1克的话,那么,64个格子里所能放的米粒的重量是近1800亿吨……”学生听到这样的结论,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对此结果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适时导入新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有理数的乘方”埋下了伏笔。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愉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巨变。根据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概率的意义”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手里有一枚硬币,现在请同学们来随意做一下抛掷,请问‘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反正向上’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位同学说这两个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即各占一半,大家是不是也都这样认为?……那么,同学们的直觉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试验’……”教师说完这一席话,可以当场布置“试验”任务,指导学生亲自实践,进行合作探究。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要求各个学习小组亲自动手实践后,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然后,教师对各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在全班进行总结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的不确定性及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的规律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为所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的放矢的,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创造各种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尽量做到“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表述”等,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强大内驱力。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好教案,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动员学生搜集一些他们所喜欢的剪纸、图画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美丽图案的基本构成,并在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设计出更具个性与特色的美丽图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杜绝“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手段,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康平.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体现.教师教育,2008(2).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例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