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建设造价控制

时间:2022-07-05 02:44:15

浅析建筑工程建设造价控制

摘要:由于目前的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不够完善,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主要分析了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以较少的投入, 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项建设工程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主要由设备购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组成。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我国目前工程造价控制情况

1.在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时就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立项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就对该项目的造价起着重大的影响。

1.1在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就必须认真做好设计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和设计的主要文件,在项目投资估算中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就应该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使投资不留缺口。

1.2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项目进行定额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严格按照批准的总概算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工程建设预算限额内。

2.在工程进行招标投标与合同签订过程对的控制

2.1在进行招标文件中的实施工程量清单编制、制定标底。采用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标底),投标单位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现行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单位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2.2施工合同的选择。选择合同类型应考虑的因素包括:项目规模和工期长短、项目的竞争情况、项目的单项工程的明确程度、项目准备时间的长短、项目的外部环境因素。在选择合同类型时,虽然发包人占有主动权,但发包人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利益,应当综合考虑项目的各种因素、考虑承包人的承受能力,确定双方都能认可的合同类型。

3.项目进行施工时的工程造价控制

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标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往往会发生工程变更与合同价调整、工程索赔,此阶段还包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与应用。

3.1尽力控制工程变更和严格把好现场签证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该尽可能地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那些可能严重影响工程,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妥善解决。即便是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现场签证的程序和规定执行,这样才能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2抓好甲方供设备材料采购管理。在自行采购时,应由主管工程的业主代表、项目管理师、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坚持三人同行、货比三家,力求质优价廉。

4.竣工决算阶段与竣工后工程保修

工程竣工决算是反映工程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办理交付、使用及验收新增固定资产的依据,是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工程决算审计时,项目管理师需从专业角度对合同总价、设计变更、工程索赔和工程结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对照图纸、变更、签证、承发包合同、招标文件、材料采购价格、专业分包合同等情况,与业主、监理、总承包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及时掌握实际施工动态,协助业主及时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发生的费用,并形成完整的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工程质量保修是一种售后服务方式,是承包人的质量责任,这中间涉及到保修范围、期限、经济责任以及保修费用及费用处理。

二、当前普遍存在的造价控制问题主要有

1.忽视投资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目前有些设计单位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为了赶进度而工作不够细致,导致了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有些项目(如装修部分)甚至出现了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了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等情况。有的设计单位不遵循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优化设计,而是追求高安全和设计收费,甚至与业主串通,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2.招标阶段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低价、肆意扩大指定材料和设备。

主要在于:一是目前有些地区规定只能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二是部分业主漠视建筑市场的客观规律,肆意扩大甲方指定供应材料和设备,人为缩小总承包的范围,加剧了业主与施工单位的矛盾。

3.施工阶段更改设计、盲目签证,引起索赔,造成造价增加。

低于成本中标后,为改变其亏损状态,一是施工企业常常利用工期为胁迫条件,迫使业主接受其变更设计方案、替换材料等调价要求,甚至和业主勾结,将看不见的土石方等工程签证量加大数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施工单位与少数设计单位勾结串通,在施工过程中制造很大的设计变更,为施工单位的高价索赔提供方便。

4.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审计管理混乱。

依据相关法规,工程审计收费是按结算核减额收费,咨询单位为了高收费,往往玩花样减少工程量,甚至套用定额时,乘以少于1的单价系数。还有承包方出重金买通造价中介机构人员,编制虚假的工程量核减额报告。

三、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建议

1.设计单位应该承担自身原因造成工程价款的增加额。

针对目前社会中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多的特点,建立起承担相关民事责任的约束机制,让设计院有相对独立的责任约束。如设计深度不够,设计的图纸相互矛盾、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冲突;还有的设计会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的使用等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设计单位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2.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和预算控制价的评审。

政府投资项目,应允许采用综合评估的评标办法,同时应设置投标报价下限,投标人低于下限的报价,应作废标处理。对预算控制价的审查要科学合理,不能上调或下浮,对控制价打折公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纠正。同时对在预算控制价的编制中违法、违规及侵犯招标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3.依据合同工期、合同造价额是否签订固定合同。

合同是贯穿整个造价控制工作的灵魂,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造价控制的执行,由于前期双方签订是固定单价或固定单价合同,近期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使发包人和承包人无法准确预测市场价格风险,导致工程计价的价格争议日益增多,部分在建工程项目已严重地影响到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为了维护承发包双方的合理利益,确保建设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根据国家九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合同通用条款的规定和国际工程施工招标风险分摊惯例,建议对建设工程施工计价中的价格执行0~5%风险分摊。

4.施工阶段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公司现场跟踪。

为了更好加强动态造价管理,业主可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公司,充分利用他们熟悉业务、经验丰富、了解市场行情及专业化、社会化等优势,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加强经济签证管理。

综上所述可知,投资控制的关健是在施工前期,三个关健点是可行性研究、设计和合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控制与管理。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因为市场情况的变化或其它原因,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工程造价的控制趋于复杂化,这就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做到既全面又有侧重点。要正确认识造价、工期、质量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造价咨询人员时时具控制工程造价的经济意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各类信息,把握市场的脉搏,变被动为主动,并通过各方积极努力的工作,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善丽.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J].山西建筑,2007(3).

[2] 刘秀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上一篇:酒店室内精装修工程施工工序管理 下一篇:工程招投标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识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