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纪实、评析与反思

时间:2022-07-05 01:49:18

《匆匆》教学纪实、评析与反思

编者:为交流和展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成果,推动广大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2012年11月14~1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由全国小语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优秀教师现场同台竞技,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教研部的赵昭老师凭借《匆匆》一课的精彩展示,取得了特等奖的佳绩。现将该课的纪实及评析呈现给读者,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风趣识记,自然无痕导入

师:同学们,我终于见到你们了!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来自遥远的――不是火星(笑声)。我来自遥远的黑龙江省,我姓赵。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

生:赵老师。

师:如果我说“同学们好”,你们应该怎么说?

生:老师好!(齐声。)

师:嗯?(表情暗示。)

生:赵老师好!(整齐响亮。)

师:真棒!这就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哪个“即”?立即的“即”,哪个“时”呢?是时间的“时”,也就是说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我发现,你们都特别聪明!

聪明的孩子们,在上课前,我先教你们背一首小诗,好不好?

生:好!

师:但是,这首诗背的方法很特殊:小诗有3节,每节有4句,我一次说一节,说完就请你们来复述,你们敢接受这个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的挑战吗?

生:敢!

师:我先来说第一节:“早晨是上眼睑(肢体语言辅助,示意“睑”为眼皮),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眨,就是一天。”谁想来复述?

(生答略。)

师:第一个举手就背正确了,你不只有勇气还很聪明!谁再来背?

生:“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一闭,就是一天。”(众笑。)

师:不是“一闭”,而是“一眨”,眼睛闭上没关系,只要还能再睁开就好!请你再背一次。

(生答略。)

师:第二节:“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跨(学生顺势:就是一年)。”谁能背?

(生答略。)

师:真不错!多准确啊!谁再来背?

(生答略。)

师:很好!谁能一次背出前两节?

(生答略。)

师:真了不起!一次背对两节多不容易啊!今天回家就对家长说,说一个姓赵的老师给了你极高的评价!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来说第三节,这节不像前两节那么好记,你们一定要认真听!“人生如此短暂,人人都是利箭(做射箭姿势),在追求的箭靶上,你射中了几环?”

(生答略。)

师:这么难背的一节,你都能一次背对,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能来说说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生: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说得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记不住的同学可以看投影。(出示课件。)

(生答略。)

(点评:在与学生沟通的这个环节中,赵老师充分展现了他幽默的语言风格、机敏的教育智慧与高超的沟通技巧。要想在不足十分钟的时间内,与小学生通过交流而达到初步了解学情和熟识的目的,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显然,赵老师不只做到了这一点,更可贵的是他把互动交流的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高效、巧妙,也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情感渲染和内容铺垫。执教者教学设计的用心与操作的从容机智令人叹服。)

二、奇思巧引,连珠妙语解题

师:这首小诗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人生。

师:那“人生”的名字叫做什么?(教师示意正式上课,计时开始。)

(生茫然。)

师: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板书:匆匆。)(掌声。)

(点评:交流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无缝融合,以及优美清雅、抒情诗一样的过渡导语,4个顶针句式的运用贴切自然,显示出赵老师“奇谐流美,文韵飞扬”的教学风格,赢得了现场教师们热烈的掌声。这一环节的处理,足见赵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独具匠心,让人不知不觉走进了预设的教学情境。)

师:这个字读什么?(板书:勿。)

生:勿。

师:这个字读什么?(板书:匆。)

生:匆。

师:这两个字的字型就差这一点,同学们写“匆”字时,请勿匆忙,这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匆匆。

(点评:对于“勿”与“匆”两个字的辨析,赵昭老师处理得干净利落,语言简练,一语中的,既说出了字形的异同,又明确了字义的区别,富有实效,很见功力。)

三、限时速记,作者背景了解

师: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

师:这次又是哪位作家以“匆匆”为题写了这篇文章呢?

生:朱自清。(齐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大屏幕出示)。这是朱自清的简介,我只给同学们30秒时间。请你们仔细阅读,快速记忆,一会儿请同学们说说你记住了多少。(学生在钟表嘀答嘀答的倒计时声中快速记忆。)

师:时间到!30秒钟匆匆划过。谁来说说你记住了哪些?记住多少说多少,别人说过的不重复。

生1: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生2:他的散文语言简练……

生3: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点评:倒计时的设计在教学中并不少见,但本节课当多媒体课件中传出钟表的滴答声时,还是再次在会场内引起了议论。观课的教师们由开始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滴答声感到意外,转瞬明白了教者的用意:让学生沉浸在紧张的氛围中,初步直观地感受时间片刻不停地“匆匆”特质,紧迫感油然而生,“匆匆”二字的深意自然而然地由书面走进了现实。这个环节既进行了快速记忆的知识识记,又实现了高效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又一次的“无缝对接”。)

四、初读全文,按需识写字词

师:同学们记得又快又准!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的这篇《匆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全文读过一遍就坐好。(生读文。)

师:字音读准了吗?

生:读准了。

师:句子读通了吗?

生:读通了。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容易读顺或者是不好理解需要找出来提醒一下大家?

生: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旁。

师:那说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关?

生:和水有关。

师:那“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意思就是――

生: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流的样子。

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我禁不住头上的汗和眼里的泪一起流了下来。

师:非常好!还有哪句不好读?

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师:什么叫“挪移”?

生:移动。

师:说得对!我们能说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在挪移吗?

生:不能。

师:那挪移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生:慢慢地移动。

师:说对了!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挪”字,它是本课的生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得正确、美观呢?可以在方格中先试写两个。(生写字。)

师:请同学们注意书写姿势,要做到头正、背直、脚平。

师:说说你写“挪”字时注意了什么,是怎样写美观的。

生:“扌”起笔略高,“阝”的竖稍低。

师:也就是写这个字的时候上下不平齐,同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师:观察得很细致,说得非常对,请同学们按照他说的方法再写两个。

师:还有哪句不好读需要提醒大家?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 “蒸”就是?

生:蒸发。

师:“融”就是?

生:融化。

师:“蒸融”就是?

生:蒸发融化。

师:在这句中作者写什么被蒸发融化了?

生:过去的日子,像轻烟一样被蒸发融化了。

师:说对了!同学们再看这个“蒸”字,写的时候很容易出错,这是本课的另一个生字。你们先在方格里试写一个。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哪一笔呢?

生:应该注意“四点底”上面的那个短横,不要落下。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在方格里再写两个“蒸“字,同时还要注意“草字头”与“四点底”要写得同样宽。(生写字。)

(点评:字词教学的这个环节可谓自主、扎实、得法、高效。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这一环节中,不难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从怎样把难句子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字的训练,学生完全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高效学习。赵老师对“挪移”“ 蒸融”两个含着生字的新词的处理十分得法。他结合不同的语境,一个通过比较,另一个借助拆分让学生清楚了词意和用法,细腻、准确、灵活。而从赵老师对学生书写姿势的关注这一个微小的细节就可看出,他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实在难得!)

五、了解文体,品悟方法明确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又读通了句子,现在回想一下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究竟在写什么“匆匆”?

生:课文写了时间的流逝是匆匆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吗?

生:散文。

师:顾名思义,散文就是这样一种形式松散,但所表达的主旨和精髓却不散的文体,这是散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叫“形散而神不散”。

师:面对这样一篇写于90年前,连明确的人物关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都没有的抒情散文,你们有什么办法学懂它吗?

生:可以仔细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生: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课文。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边感悟文章蕴涵的道理!(板书:品情 悟理。)

师:请同学们看“品读助手”。(出示“品读助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生读略。)

师:这个“什么”,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你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要求大家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

(生品读文章。生板书:惋惜 悲伤 无奈 时间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光。)

(师小结板书。)

(点评:对于散文写作特点的教学,赵老师把握得十分恰当。他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要求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难易适中,深浅有度。板书与“品读助手”的运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梳理课文的脉络、习得写作的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最后“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的学习要求更体现了赵老师朴实的教学理念与踏实的教学作风。)

六、感悟写法,省时高效巧背

师:其他同学也有收获吗?

生:有!

师:那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尊重作者的写作顺序,谁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燕子去了……一去不复返呢?”燕子、杨柳、桃花都可以再次轮回,只有时间不能。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师:你的感悟真深刻,排比句式的确强调了这种对比。在能够再次轮回的事物中,作者先写了……又写了……再写了……(屏幕出示关键词)你能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段优美的语言背下来吗?

(生根据屏幕提示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你会如此迅速地背出这一自然段呢?

生:因为记住了这个排比句式。

师:看来,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背诵,是吗?

生:是。

师:同学们学会这个背诵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

(点评: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赵老师在教学时,不只关注到了这一点,更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对第一自然段的背诵,可以说,这是个不小的成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在语文课堂40分钟之内背诵的可能性,更为小学语文学习中“背诵”这一难点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范例,令人欣慰。)

七、品词析句,融情入境朗读

师:正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那么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一个比喻句,表达出了作者因为留不住时间而感到非常伤心。

师:同学们简单地说,这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把“日子”比喻成了“一滴水”。

师:那么又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样的一滴水呢?

生:“八千多日子”和“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屏幕显示)这就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这八千多日子留得住吗?

生:留不住。

师:这个比喻形象吗?恰当吗?

生:形象、恰当。

师:(播放视频)那我们就让它落下来吧!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在默默里算着……泪潸潸了。”

师:如果这滴水滴在这样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还能听见声,看见影吗?(播放视频。)

生:不能!

(师范读第二自然段,生热烈的掌声。)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点评:此处,两段多媒体视频课件的使用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对于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悲伤、无奈之情随着配乐的朗读倾泻而出:教师读得入情,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学生读得入境,完全融入了文章的情感氛围,不少学生都“泪潸潸”了。总长不超过30秒的两段视频课件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读者、作者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再一次震憾了全场,这是对多媒体课件恰当运用的最好诠释。)

八、连句成诗,语言运用突显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的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师:你的体会真深刻!同学们看,哪两个词我用了同样的颜色标记出来?

(生答略。)

师: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我能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吗?

生:不能!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你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来说话。(出示相关的提示词语。)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再从中选一个词(再次出现后续的提示词语),把你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做一首小诗!

(生答略。)

师:写诗难吗?

生:不难!

师: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就能学好语文,这也是本单元我们的学习重点!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点评:如果说用“去的尽管去了……又怎样的匆匆呢”的原文作为过渡语是教师的一种真情流露,那么运用课文的句式“……的时候,……是匆匆的,日子从……过去”,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优美的话,则把学生自创的句子连成一首精美小诗,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只能说是一种不拘一格的教育智慧了!灵感是对刻苦钻研者最珍贵的馈赠,赵老师的语文课,从来都不缺少这种天马行空且极具实效的语文运用训练。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场”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习得的并不只是语文知识、发展的并不只是语文能力,更有情感的激荡、习惯的养成、审美的提升与人格的丰盈。)

九、止于追问,亲历时光匆匆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是匆匆吗?只是徘徊吗?面对作者在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中一连提出的7个问题,我们又应该怎样作答呢?这些,只能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继续探寻答案了。因为时光如流水啊!

师:请同学们看着我的表一分钟!在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下午5点前的一分钟,我曾和你们在一起,因为你们,我会记得这一分钟,从这一刻起,咱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因为时光就是这样的――匆匆!

(点评:教学的最后,赵昭老师适时地引入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不着痕迹却深入人心,使学生对继续学习充满期待。本节课始于问题,终于更深层次的追问,教学方法与文章写作方法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尤其结尾的巧妙设计把整节课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屏幕上倾泻的瀑布伴着一分一秒从不停歇的时钟再次诠释了“时光如流水”的真意。而赵昭老师的结语也恰好在这一分钟内与整节课同步华丽的收场,只剩听课者呆呆地坐在当场不能忘情。意境之美,妙不可言。)

总评: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有“现代散文典范”之称的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通过燕去燕来、草木枯荣及对生活琐事中时间匆匆流逝的形象描写,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纵观赵昭老师的这节课,不只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更在高年级识字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突破了思维定式,为进一步实践创新打开了思路。

一、设计巧妙,突出实效

这节课首先值得称道的是精巧的教学设计和突出的教学实效。有几个亮点极为突出。

1.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本节课执教者对教学内容的串连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巧妙。从课前以教背主题为“珍惜时间”的小诗《人生》作为沟通,自然过渡到新课;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读课文,到顺学而导、寻难而教,充分体现高年级识字特点的字词教学;从突出学生自学感悟的“品情”“悟理”,到当堂背诵、感情朗读和综合运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真是匠心独具,省时高效。

2.教学意境深邃幽远。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赵昭老师语文课的魅力还在于课堂上十足的语文味儿和深邃的意境。本课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过的最晦涩难明的抒情散文之一,《匆匆》作为抒情散文的典范,其语言的优美,寓意的深远,都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体悟的。赵昭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这种新文体的特点,而且还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时光的流逝,明白了惜时如金的必要。在实现这一目标上,赵昭老师没有直接告知,破坏文学意境,而是精心设计了让学生在钟表嘀答的紧张气氛中识记的同时,亲身感悟时间的匆匆;在学习的每一环节中规定时限,领略时间的匆匆;在下课前回顾全课,强化时间的匆匆。这样的设计赵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文韵的熏陶。

3.教学方法合理高效。本节课赵老师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初读课文时的以学定教,字词教学中的讲练结合,精读课文里的自学批注,品情悟理后学生板书的直书胸臆等,做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技艺精湛,智趣横生

尽管是仅仅几十分钟的一节课,但从中不难看出赵昭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出众的教育智慧。在多媒体运用上,他不仅设计得精致巧妙恰到好处,而且运用自如、张驰有度。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个非常精美的比喻,对于“八千多日子”与“针尖上的一滴水”,学生很难建立必然的联系。赵昭老师通过娴熟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在音乐与图像辅助下、真挚感人的朗读示范中使听者动容,心生感慨无限……再如,新课前的沟通中,一个学生把“两眼一眨”背成了“两眼一闭”,大家轰堂大笑,赵昭老师却诙谐地说“不是‘一闭’,而是‘一眨’,眼睛闭上没关系,只要还能再睁开就好!”瞬间缓解了课堂上的紧张气氛,足见他的机智幽默。

三、风格鲜明,文韵飞扬

赵昭老师的语文教学有雍容大气,富丽华美之感。有人赞叹道“赵昭老师的课可观可赏,却难学难仿!”这话不无道理。赵昭老师的文学功底深厚,精通诗词歌赋,不经意的一句话也常流淌着美感,印证着他“奇谐流美,文韵飞扬”的教学风格。本节课,就有多处这样的痕迹:如从交流沟通向新课过渡的诗情画意的四句话:“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再如意境深远的大钟背景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结语。如果说这些都是他在用自己的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熏陶学生的语感的话,那么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参照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一步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连词成句,连句成诗的神来之笔,则是赵昭老师在用自己的诗意启迪着学生的诗意,用自己的文采点燃着学生的文采,真是极佳的语文运用。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注重运用”最忠实高效的诠释!

执教者反思:

参加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我的幸运。

两个月备赛、十几遍试讲、无数次修改……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成长,更像经历了一场蜕变。虽然一路艰辛坎坷,却始终伴随着喜悦与收获。

真心“思念”,才不辜负见面。

要备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并不是件容易事。

备课的过程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设计上课全过程,甚至设计出多种不同情况下的预案。只有课前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真心“思念”,才能不辜负与真实课堂的见面。

本节课的备课过程是精细而曲折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本课有更多的收获、为了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为了能更大限度地减缓学习坡度,甚至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的团队和我在每一个环节都反复地推敲琢磨,甚至通过教学录像一帧一帧地比对与研究。

最终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再次认识到,精心的准备永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教师,只有用最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准备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才不会浪费学生生命中永远无法重来一次的40分钟。

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是因为忽视了自己的双脚。

虚心学习、广泛涉猎,才能取长补短、厚积薄发。在备课之初,我仔细阅读了大量与朱自清有关的资料,更从无数的成功课例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甚至把一些成功的教学设计直接引用到我的课堂中来。一时间,教学中满是名师的影子、智者的思想、前人的经验……唯独缺少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思考与实践。

“虚心学习、广泛涉猎”错了吗?“博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不对吗?备课中的我陷入了迷茫。直到教研团队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找回你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于是,备课闲暇时聆听的音乐,带给了我“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的温柔导语、教室传出的琅琅书声带给了我课上指导背诵的突发奇想、窗外细雨滴落屋檐的从容景象带给了我“水滴入海”的课件视频,唯美电影的真情告白带给了我瀑布飞泻的“如水时钟”……

备课,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成长?可以走别人走过的路,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脚。再千辛万苦,也要寻回自己,而走出自己,便是更广阔无垠的天空。

我们会找到办法的,否则,就创造一个!

也许是由于授课时间过晚,学生已经疲惫;也许是由于语言习惯不同,沟通出现障碍,本节课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虽然很高,却并不乐于单独表达,导致个别教学环节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此问题,我也曾做过认真的反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影响了我与学生的交流,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缺乏积极主动性。

由于此前,我从未与南方小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过,所以,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表达特点、甚至个性特征了解得都不够全面。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差异,必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我会把这个小小的遗憾作为动力,我相信,只要勇于研究与尝试,总有一款教法适合他,如果找不到办法,就为了这些我热爱的学生,创造一个方法!

上一篇:《牙齿的结构》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