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作文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05 11:58:34

浅析小学作文评价研究

目前,小学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教学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这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为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作文评价,运用科学的理念使得学生在这块自由的田地能够产生更多五彩斑斓的智慧和奇思妙想。

作文是用文字形式来表达经过人的思考和语言组织得出的具有主题意义的文体。小学作文不仅具备对小学生文章整体布局掌握的训练,还间接渗透了少儿教育中的文字词句。最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作文,教师能够感知到学生的思想,能够及时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小学作文的批阅评价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批阅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纠错,还应对孩子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便学生能够快乐写作,展现他们的奇思妙想。本文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对小学作文评价做出简要分析。

一、我国小学作文评价出现的问题

1.评价具有随意性

小学作文评价的随意性是由于教师在批阅小学作文时缺乏精细化的评价标准。目前,教师给予学生的作文评价大多都是根据教师自身对学生作文的模糊印象。此外,同样的一篇文章,老师在不同时间内批阅,或者批阅的老师不同,都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差异。如此下来,小学生会因教师这种具有“随意性”的作文评价而产生误解。因此,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当中应该耐心、谨慎。作文评价的意义本就在于培养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的随意性评价不仅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基本写作素养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评价具有模糊性

在传统教育制度的长期影响下,小学作文的评价出现了许多问题。老师总是选择站在自己的立场批阅学生的作文,使得作文评价的标准比较模糊。由于老师们并没有建立具体的标准,只是凭借自身感觉判分,给出的分数也普遍较低。此外,教师还应针对作文的各个要素分别做出评价。

(1)评价内容具有模糊性

教师的评语具有模糊性,并不是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作文。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教师评价内容的模糊性和一般性,无法准确了解作文的缺点所在,也就无法改正作文中的缺点,因而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

(2)打分具有模糊性

教师批阅作文后给出的分数一般不精确,分数普遍偏低,这种做法无疑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会认为老师不认可自己的作文,时间久了,积极的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想法,甚至对写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写作态度也逐渐变得消极懈怠。

二、如何改进小学作文评价的方法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将作文部分变成了独立的习作板块。针对苏教版语文教材对作文编排的目标,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大胆地写自己的事,喜欢的事,自己想说的话。由于习作编排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也乐于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原先的生活实际,作文当中难免出现过多的口头语言,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熟练地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就应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予以重视。可以让学生从模仿起步,通过借鉴苏教版作文板块中的范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面用语,并尝试用规范的书面语进行写作。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习作的过程也逐渐从模仿过渡到创新,甚至脱离借鉴范文的状况。

小学作文的批阅评价应具有甄选出优秀习作的功能,应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法。科学的作文评价应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且能够在帮助学生改进错误的同时,激励学生向着奋发向上的方向转变。科学的作文评价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的优点,相比之下,传统的作文批阅评价则显得闭塞、单一。作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能够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快乐写作。

三、总结

教师在批阅小学生作文时,给出的评价内容和分数都应以适当鼓励为主,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习作板块的基本理念是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为主,即强调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习作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习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学生能够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苏教版习作板块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教师还应通过评价学生的作文,鼓励学生创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苏教版习作板块中可以看到,许多习作不要求学生按照设定的题目写,习作的内容也没有太多的规定,扩大了习作范围,方便学生能够自由写作。总之,教师的作文评价应起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训练和培养习作技巧的层面,还应重视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且要时刻牢记教师评价的重要性。

上一篇: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槐花雨,轻轻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