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初中地理实验

时间:2022-07-05 10:48:17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初中地理实验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其地理思维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第一个实验“制作地球仪”为例,结合课标、课本内容和初中学生实际,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开展地理实验。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实验教学 地球仪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制作、地理观测等实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现在各版本教材中都安排不少地理实验活动,如在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5页,书本就有要求: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要求在球体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并在下一章教学中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等,这是初中地理的第一个实验活动。下面以“制作地球仪”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初中地理实验。

一、明确实验目标和任务

结合课本内容可知,这次实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步骤完成制作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依据评价方案,对制作的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本次实验活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如下几个:

1.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知道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3.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4.了解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东西半球分界线、0°和180°等主要的经纬线、地球五带的分布;

5.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轮廓特征。

二、明确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施过程

首先讨论制作方案,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用什么材料:如乒乓球或其他球状体等。(2)要用什么工具:如小刀、乒乓球、画笔等。(3)实现什么目标:如能转动、画上经纬线、画上大洲和大洋等。这些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然后围绕课本知识,按照已定方案步骤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此期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特别是重点步骤。

三、建立评价机制

制定评价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和展示。

1.制作地球仪模型评r表

2.评价表使用说明

四、作品展示与总结

综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课本内容标准来看,通过地球仪的制作,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偏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科教。从整个制作过程看,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自订计划,认真制作地球仪,都能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基本达到本次活动的能力和知识目标要求。值得表扬的是,许多同学的制作颇具创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同学缺乏认真的态度,只为完成作业,制作过程不了了之,细节粗糙。易犯知识性错误。有学生将七大洲、四大洋位置、轮廓画得不正确,经纬线画得不直等,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要注意的细节。

1.地理实验有利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通过地理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因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在实践活动中被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正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弄懂或还不很明白的地理知识。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经教师及时的指导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和热情之中主动地掌握知识。

2.地理实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动手参与,必然使所学知识记忆更牢固。开展地理实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肯学了,课堂活跃了,学习效果明显改善了。同时,通过地理实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师传统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樊杰.地理(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郭正权.地理考察与地理制作[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上一篇:共享单车市场调研与分析 下一篇: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