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5 07:52:25

“项目驱动”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驱动;《办公自动化》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472-02

1 项目驱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特别是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项目驱动” 教学法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在这种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项目”的结果。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办公自动化》是高职管理类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将“项目驱动” 教学法引入《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项目驱动”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2.1 结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项目任务与目标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项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即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既考虑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更着眼于学生的可能发展。设计精巧的“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任务的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如学习“Word文档处理”一节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目标,即每一位同学按要求制作一个“展览会的宣传资料”。完成这个项目需要掌握:Word建立并编辑文档;字体、字号、段落排版;特殊字符、项目符号、编号的设置;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等知识。学生为了完成目标就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甚至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既完成了学习目标,又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点。实际上,目标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目标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引导学生分析目标任务,分解任务,提出问题

学生接到项目任务后,首先感到棘手的是完成任务的步聚。这就要求教师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目标,把总体目标有机地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

例如,在学习EXCEL 关联表格的应用时,提出了项目任务是:制作“歌唱比赛计分表”,要求在比赛现场根据各评委打出的“歌唱得分”、“素质得分”和“声乐得分”能很快算出各选手的单项得分数排名以及综合和最后的名次。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聚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作以下分析:

由于要求分别计算单项成绩和排名,同时需要进行综合得分的计算和排名。所以可以考虑利用Excel的关联表格操作,制作一套计算分数的表格来解决该比赛分数计算问题。同时制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各个表格中要尽量减少现场数据录入和计算的工作量。(2)可以在比赛中间随时查看比赛过选手的各个单项成绩,确定对应的暂时名次。(3)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的计算,需使用公式和函数来实现,并且公式要具有容错性。(4)综合分数排名为最后名次,根据该名次利用公式确定获奖等级。(5)多个工作表之间进行关联操作时,注意数据要能够随时实时变化。(6)为了使各个表格之间切换方便,可以制作一个主界面工作表,在上面利用有关图形建立超级链接,以便快速切换到对应的工作表。通过分析,本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制作8张关联的工作表来实现,分别用来作为“主界面”、“计分规则”、“选手情况”、“歌唱得分”、“素质得分”、“声乐得分”、“综合得分”以及“评奖结果”等工作表。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了怎么做、要做什么,即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目标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答案。教师每次授完新知识点后,可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目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目标时获得一种成就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2.3 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2.3.1 自主探究

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

2.3.2 协作学习

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电脑水平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风格、性格方面的差异等,故将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一般4-5)人,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比如《WORD表格中制作》中对表格大小的调节,让学生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实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比较,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3.3 采用合理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

2.3.3.1 观察法

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任务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查找课本的相关内容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解决问题,很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有些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对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疑问时,他们会互相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从他们的发言、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同学们共享,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2.3.3.2 作品评价法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教师可以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可以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有待改进的一面,在刺

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结束语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完成是从提出项目任务、分析任务形成解决方案到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评价、反馈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适合应用性、操作性强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连卫民,周贺来.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英俊.“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索[BE].www.省略.

[3]孟繁华,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

[4]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网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