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夸父逐日》的教学

时间:2022-07-05 07:37:14

说说《夸父逐日》的教学

《夸父逐日》,37个字的一篇文言课文。其教学资料非常丰富。原因很简单,它是一篇上古神话,从古到今,研究它的人非常多。我们可以充分地整合这些资料,为这一课的教学服务。

如对“夸父逐日”的解释。

《汉语成语词典》:《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古代有个夸父,他要追赶太阳,在路上渴得很厉害,先后饮了黄河和渭河的水,感到还不够,又往北方的一个大湖去喝水,没到那里就在路上渴死了。他丢下的手杖后来就变成了一片桃林。这则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用以指不自量力。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说,夸父跟太阳赛跑,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北方去找水。没等找到水就渴死了。他留下的手杖变成一片树林,叫邓林。后用“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者自不量力。

《中华成语词典》:神话故事。表现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坚强意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做力所不及的事。(夸父,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异体:夸父追日。

它们表述简洁、清晰、规范,当我们训练学生概说课文的能力时,这样的资料是很有用的。

更加有趣的是一些有关的研究资料。

当时,夸父族是炎帝族的一个部族,被黄帝族下的一名大将应龙追赶西逃。夸父族逃到灵宝西部,正遇上八年一大旱的酷热天气,人们饥渴难忍,头领夸父不幸渴死在这里。夸父族的全体成员,决定在这座山下定居下来。他们把头领夸父葬在这座山下,因而也就称这座山为“夸父山”了。夸父临死时,嘱咐子孙要种植桃树,所以这里就叫桃林了。由此可见,“夸父”之死,与“追日”或许不是同一过程,而是后来逐渐积累上去的。

(摘自《学术研究》1995年第5期臧克和《〈说文解字〉中的“夸父”意象》)

夸父神话始见并屡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当为研究夸父神话的基本依据。本文在披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根据神话学的有关理论,对夸父神话重新加以审视、清理,特别认为夸父神话的核心情节并不是“与日逐走”,而是渴饮河渭之水,从而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夸父是导致河渭之水干涸的旱神,是自然神。

[摘自《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徐从根《也论夸父神话》]

《山海经》夸父逐日中的“入日”之“入”,乃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太阳下去”。夸父手执桃木杖能够将太阳赶下去,是远古先民出于消除旱灾而进行的一种巫术活动。因此,夸父逐日神话是巫术的,而不是宗教性的。

[摘自《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张春生《夸父神话和逐日巫术》]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神话传说。夸父是其部族的首领和神巫 ,夸父族是华夏族团的一支。“夸父追日”实为春社求雨 、神巫夸父被曝而死之事的演变。夸父为部族——人类的利益而献身。透过这个传说 ,可看出上古先民的生活、信仰和文化、思维状况及上古巫者为公众利益而大无畏牺牲的精神。夸父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不朽象征。

(摘自《惠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王卫东 《夸父原型新探——远古祈雨文化研究》)

已为现代自然科学所证明了的八千年前至五千年前的那一气候温暖时期 ,曾发生过酷烈的炎热和干旱现象,这种干旱和炎热在古代神话中有着深刻的反映。《夸父逐日》正蕴含着我们的远古先人对炎热与干旱发生原因的重要认识,正反映了他们为抗旱驱热、赢得生存所进行的艰难而顽强的斗争。

[摘自《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汪大白《夸父逐日神话的原始意蕴》]

神话是古人用原始思维对自然力和无法认知的社会现象的总结和阐释。本文通过对神话“夸父追日”中夸父饰蛇和饮干河渭两个质点的分析 ,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是“雨后出虹”的自然现象。

(摘自《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霍福《神话“夸父追日”原型考》)

《山海经》中“夸父”又作山名和部族名,这一异称现象很值得注意,“夸父之山”正与他的发明创造有关,而“夸父之族”则正说明此种发明并非一时一人之功,乃是相关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夸父,实际上是众多个探索太阳运行规律并试图掌握它的探索者的化身。

(摘自《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韩高年《“夸父逐日”的仪式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夸父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个仰望太空思考神恩的人,是中国先民中的第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其悲剧意味来讲,夸父身上兼具黑格尔所说能引起“真正的同情与哀怜”的美好品质和尼采所称赏的体现生命意志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摘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张立新《关于“夸父逐日”的象征性解读》]

把夸父逐日解释为“追日”,掩盖了神话所反映的远古民俗。“逐”应是驱逐的意思,夸父逐日应是驱逐造成旱灾的太阳。“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是对严重旱灾的曲折反映,夸父之杖也是具有驱凶辟邪魔力的桃杖,夸父之死正透露了远古曝巫祷雨的陋俗。后世神怪传说中的朴父、夸娥氏、巨灵神都是以夸父为原型演变而来的。

(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董芬芬《夸父逐日的原始蕴涵及后世的演变》)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摘自《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高海珑《“夸父逐日”神话求原》]

夸父逐日的目的是“欲返日景”, 也就是说,夸父逐日的目的,是要赶上日光或者追回日光。夸父逐日的深层意识,源于古人类对光与生命关系的认识,希望在光的永不间断的照耀下获得生命的永恒,这在古今众多的文献中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摘自《天府新论》2009年第2期赵章超《夸父逐日新说》)

…………

这许多的资料,论说的都是关于“夸父”是谁、“夸父逐日”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它们同样充满神秘,同样充满趣味。有选择地将它们穿插于教学之中,便能让我们的教学灵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视野开阔起来,让课堂教学中的情趣浓郁起来。

上一篇:艺术设计教学应以市场就业为导向 下一篇:浅堂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