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6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5 07:29:49

小儿过敏性紫癜62例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132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本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5~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小时~1周,所有患儿临床表现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发病情况:农村患儿29例(46.77%),县城患儿33例(53.23%);第一季度28例(45.16%),第二季度11例(17.74%),第三季度10例(16.13%),第四季度13例(20.97%)。

发病诱因:感染28例(45.16%),食物过敏19例(30.65%),药物过敏3例(4.83%),肠道寄生虫2例(3.23%),无明显诱因10例(16.13%)。

患儿就诊时的临床表现(首发表现):单纯皮肤紫癜皮疹28例(45.16%),单纯腹痛2例(3.23%),单纯关节肿痛1例(1.61%),紫癜+腹痛5例(8.06%),紫癜+关节痛10例(16.13%),紫癜+腹痛+关节痛14例(22.58%),紫癜+尿色异常2例(3.23%)。

皮肤表现:除出现大片瘀斑,风团块外,还出现典型的紫癜样皮疹,初为小型荨麻诊或红色斑丘诊,压之不褪色,消退后不留痕迹。其中双下肢皮疹58例(93.55%),双上肢11例(17.74%),臀部9例(14.52%),双手足5例(8.06%),躯干部1例(1.61%),外及肛周2例(3.23%),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于手足背3例。期间的皮疹消退时间为2~10天。

消化道表现:1例外科急腹症给予手术剖腹探查后转内科治疗;有1例因腹痛、呕血按急性胃黏膜病变治疗无效,发病3天后行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出血,后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5天后症状才明显缓解。

关节表现:40.38%的患儿出现不同部位的关节肿痛,其中膝关节肿痛18例,足踝关节痛4例,肘关节痛1例,髋关节痛2例。均在发病前2~4天或同时出现。

肾脏受累情况:肾脏受累的标准:①尿蛋白阳性;②尿红细胞>5个/HP。本组中有一过性尿蛋白10例,持续尿蛋白2例,一过性血尿3例,肾炎性肾病1例。

实验室检查:腹部肾脏B超示双肾弥漫性改变1例;腹部肝、胆、脾B超肝胆肿大1例。有2例肾功能改变,血沉升高8例,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9例,CRP检查有24例增高。

结 果

治愈53例(85.5%),好转9例(14.5%),无死亡。住院7~34天,平均16.5天。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促发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而导致出血。好发于2~10岁男童,而2岁以下及成人罕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好发。该病病因不明,相关的因素有感染、药物(抗生素、磺胺类等)、食物(鱼、虾、蟹、蛋、牛奶等)及其他(花粉吸入、虫蚊、疫苗注射等)。机体对这些因素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严重时可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及水肿。

过敏性紫癜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以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四大症状为主,其中皮肤紫癜是诊断的必要条件。本资料显示25例(40.32%)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受累,均在于皮肤出现紫癜后2周内发生,其中绝大数发生于1周内,主要累及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很少累及小关节。过敏性紫癜占儿科继发性肾炎的首位,为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常在发病1~8周内出现尿蛋白阳性,可有管型、血尿,伴血压增高和浮肿为紫癜性肾炎,少数呈肾病综合症表现,本病无特效疗法,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积极主动地采取综合措施如: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服用可疑食物及药物等;包括病因、对症、支持及针对其可能发生机制的免疫调节,还是非常必要的。

上一篇:乳腺癌56例临床治疗观察 下一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