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诗人雪潇诗歌的诗意特点

时间:2022-07-05 05:34:31

浅析当代诗人雪潇诗歌的诗意特点

摘 要:本文以雪潇的《带肩的头像》为文本,分析雪潇诗歌的诗意特点,他的诗意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诗意命名和阐释、对乡土生活的歌咏、对自我生活苦涩的调侃、对生活丑恶现象的讥讽。

关键词:雪潇 诗意特点 诗歌

雪潇是甘肃诗人,也是当代优秀诗人,他的诗歌“看上去很日常,很平易,但追求的却是‘奉献真诚’‘走进神灵’‘与神对话’以及‘真、善、美’这些后现代信奉者看来几近‘古典’的价值”,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言机智,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经历经他点化,让人顿觉眼前一亮。纵观全书,他的情感或爱或憎或调侃,正是对生活酸甜苦辣感受得深,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嚼得细、悟得深,才使他的诗歌散发出清新的气息。笔者认为他的诗歌的诗意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诗意命名和阐释

他的这种类型的作品很多,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我们从这些诗歌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事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木椅子》、《煤气灶》、《书柜》、《上海表》、《破了罩子的台灯》、《鹰》、《鞋子》、《一张旧照片》、《隐形眼镜》、《见到一个人》、《鱼》等等,在这些诗篇中,诗人是事物的命名者和解释者,赋予事物一种新的内涵,正如诗人所说,“诗歌艺术的表现过程就是为事物进行诗意命名的过程,诗歌就是对事物做出诗学意义上命名解释和言说”。一个寻常的物品,经诗人点化,就让人眼前一亮,“鱼肚白的一九八八年/向我瞪着死鱼的眼睛”,“一张傻乎乎的笑/像是时间的浪花/被一片雪冻结”(《一张旧照片》),“隐形眼镜是没有人知道的眼镜/是眼睛里的沙子/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疼”(《隐形眼镜》),“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脚伸进鞋子/像两个渔夫走进自己的渔船”(《鞋》)。

对事物的瞬间印象感受得深,咀嚼得细,通过“一看、二想、三悟”的过程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重建一个诗意的世界,能唤起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新奇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一样,诗人的诗歌也能带给读者这样的新鲜感受。除了这些对瞬间印象的把握外,诗人还有一些“悟得深”的诗歌——这些诗歌充满了禅意。例如《煤气灶》:

一日三次/开三朵幽兰的花/开三朵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花/一年四季/散发着生活动人的/醋香/米香/豆香/能把一肚子的火气/在黑锅之下/在乌云之下/开成三朵幽幽蓝花的/这个世上除了佛/只有它

一个煤气灶被赋予了佛的形象,“能把一肚子的火气,在黑锅之下,在乌云之下,开成三朵幽幽蓝花的,这个世上除了佛,只有它”。

《放风筝》:

多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垂钓/放了那么长的线/风波那么深远/不知道要钓什么/倒是放风筝的人/昂着头/在大地上活蹦乱跳/像是一只又一只/已经上钩的鱼

人放风筝,人钓天空的鱼,而换另一个视角,却是人的活蹦乱跳,反而像被钓起的鱼。这些诗歌无不充满着禅意和辩证思想的光芒。在以上这类作品中,作者是作为生活的观察者、命名者、发现者、感受者而存在的,在《鹰》、《鱼》等作品中,诗人却是事物的解释者:

鹰盘踞在石头上/鹰在大山的肩膀上偷听大山的思想/鹰微闭双目/鹰就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黑色事物/鹰盘踞在石头上/鹰的沉默涵养着鹰的利喙/像武士涵养着自己的剑/鹰微闭双目/在出击之前/鹰要看清自己的软弱/鹰终于望远天而长唳/鹰的豁然开朗就是鹰在天上飞出的一条流线/鹰带着自己的身体在天上展开一面旗/然后鹰又蹲踞在石头上/双目微闭/鹰结束了内心的一场风暴

诗人用比拟手法解释了王者之“鹰”,描述了他理解中的“鹰”的神态和动作:“偷听大山的思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微闭双目”,“沉默”,“涵养”,“结束了内心的风暴”,这里鹰的精神,同时也是诗人的一种理想的鹰的精神,在描述时也在被描述,在表现时也在被表现,在解释时也在被解释。

不管作为是事物的命名者还是解释者,诗人都能打破语言和事物之间的惯常联系,重新给事物赋予一种崭新的意义,“好比一面镜子来照我们迟钝了的想象,使枯竭的神经兴奋起来”。

二、对乡土生活的歌咏

“他的诗一点也不‘知识分子’,其作品从头到尾甚至都透着一股乡土气息。”他的乡土气息尤其体现在这部分作品里,在这些作品中,他是大地的歌者,他热爱故乡,对农民的生活他了如指掌,对农作物、动物充满喜爱之情。例如《玉米》:

父亲的三亩玉米地/全是玉米/没有稗草/如同一个国家里全是好人没有坏人……我的父亲笑了/露出满口的玉米牙/他的父亲也笑了/也露出满口的玉米牙……你的娃娃都长这么大了啊/长得真攒劲啊/你的姑娘也长大了啊/长得真心疼啊

又如《回乡》:

车后/一溜烟尘/一溜烟尘是我回乡的快乐/我看到了家乡/山坡上/出现了六七棵老树/围着一座靑坟/像六七个老祖先/正在阳光下/扎堆闲聊/镇子上/村长一闪而过/像一条红脊白腹的大鱼儿游过水草/其他人则模样悠闲/像日子水流中/一些小小的土鳖和泥鳅/啊/我有看到了那个小学音乐女教师/秋水之上/一支独放的清荷/我回来了/我的目光慢慢打开/像一个就是书生哗啦一声/打开的纸扇

《小河湾的白菜》:

到了深秋/那些白菜/那些嫩白嫩白的白菜/就被运到附近的煤矿/最白的菜就去找最黑的嘴/另一些白菜/就被拦腰绑起来/像农村的老人在北风里扎紧了腰里的绳子……收完了白菜/我们就在大门洞里榨酸菜/竹筐上压着沟盖/锅盖上压着石头/石头上还跪着红手的母亲/一根青枫椽/一头伸在下水口/另一头高高翘起着/上头垂着我和唱歌的妹妹/酸菜水东流去。

诗人在这里强烈地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永远是诗人创作不竭的动力。

三、对自我生活苦涩的诗意调侃

“读他的诗,可以感觉到,有一种由来已久的东西,一种从陶潜、杜甫、孟郊、贾岛以来就存在于中国诗歌传统里的东西,在以新的形式悄悄延续”,一种什么东西呢?笔者认为就是对于苦涩生活的调侃,所不同的是,诗人以一个平民,甚至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去感受城市带给自己的紧张感和不适应感,并且能敏锐地把握自己的感受;或以一个清贫的教书匠的身份品味生活里的苦涩,对生活作出调侃。

《1990年误入西安某宾馆》:

好大的一个厅堂/好静的一个厅子/一清二楚的足音/分明是一群城市的薄嘴/在窃笑两只农村的厚鞋/电梯里的人都不说话/像一颗上升的气球不敢随便漏气/一条红色的地毯守在门外/一条柔软的红舌头迅速地将我们的幸福吞没/急忙点一支烟先把心思稳住/再把那一口不争气的痰悄悄咽回嘴里

《一片雪》:

那么平凡/那么安静/那么卑微,一片雪/遇到正在回家的教书先生/……从城西的一所新大学/到城东的一所旧房子/一片雪静静的落在我的肩上/一路上/一片雪/和其他更多的雪/擦肩而过/互相打着冷冷的招呼/到家了一片雪跳下肩头/融化在妻子和女儿的笑声里/像一笔意外的薪水存入银行

《教师》:

白日里为他人磨破双唇/入夜后尚需在肝胆腹肠之间往来安抚/三省其身/数只几根清瘦的肋骨/对自己晓之于情/动之于理

《吃请》:

吃请是平民日子的一个奇葩/是好多个平常日子才能淡出的一只鸟/是两袖清风与黄焖排骨一次意外的邂逅/那一天西装革履出得家来/神情欢愉的像个公费的嫖客/宴会上的美酒佳肴当是红颜/家里的洋芋酸菜揪面片就是黄脸老妻……可以想象吃的过程是菜与菜的互相残杀肉与肉的互相吞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诗人无论是以一位平民的身份还是教书匠的身份,都在用心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这里我们确实能感到陶渊明和杜甫的风格。

四、对生活丑恶现象的讽刺

“读他的诗,欣赏之余我有一种憾息,憾息从这些倾注着生命诗行间流露出的,更多的是谦抑与执拗,而缺少一种神足气旺的生命张扬和冲动。然而过度谦卑的另一面,或许是内心的孤独与骄傲……一个对生活、对自己寄望太高的诗人,总不免有否定平凡自我的倾向,甚而从根本上否定现世生活意义。”诗人在这里主要批判的是暴发户的耀武扬威,铜臭气,人性的虚伪,现代社会的欲望,没有真才实学的假教授等当今社会普遍的现象,诗人对这些现象进行了不客气的讽刺:“广告的横幅形成一道道市民的凯旋门/横的竖的/不是谎言利诱就是恶语威逼/下车了/这就是城市:所有的目光盯着隐蔽的钱包和公开的酥胸/谁能打开别人的钱包/谁能解开别人的裤带/谁就是当代英雄”(《甘肃天水七里墩》),“黑裙的女人不动声色/比中世纪还正经比修女还庄严/她的眼睛好像暗夜里的方向灯/科长像迷失了航向的老渔船/很快老渔船就勾搭上指路的明灯/大巴车的第八排/成了幸福的港湾”,“忽然门响/来了个红衣老太太/自称饲料厂的工程师/眼片上闪烁着九十年代的迷茫/她说侬是上海人……侬推销商品赚点外快/你们化肥厂效益好不好/年轻人你身高170CM还是有点低了”(《温泉疗养院》)。诗人是孤傲的,是爱憎分明的,这里有种极端鄙视和厌恶的心情。

总之,在雪潇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诗意命名和阐释,对乡土生活的歌咏,对自我生活苦涩的调侃,对生活丑恶现象的讥讽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诗意特点,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出发点。

(本文为四川民族学院学校自办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XYZB014。)

参考文献:

[1]雪潇.带肩的头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薛世昌.现代诗歌创作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7.

[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136.

(崔森林 康定 四川民族学院 616001)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下一篇:宋词中的“燕子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