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构建和谐高效音乐课堂

时间:2022-07-05 05:05:02

以美育人,构建和谐高效音乐课堂

摘要: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学校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音乐教学理念逐渐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所代替。音乐教育者都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新课标的要求与日常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审美体验;音乐实践;审美品位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9-01

引文: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应该把音乐课程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他们终生学习的愿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成了音乐教师面临的首要课题。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建议。

1.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针对于培养兴趣这一方面来说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培养兴趣要注意多鼓励多肯定,在初次接触就能深深得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去模仿、学习。教师上课的精神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所以尤其是在课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亮点,有吸引力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音乐老师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2.强化音乐实践,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音乐创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音乐教育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同样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在音乐中寻找、探索、创新,从而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一定音乐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挖掘新意,创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趣味性贯穿音乐课堂始终,使音乐课教学始终富有生机,才有可能培养出新时期拥有丰富音乐素养的学生。

3.融合世界元素,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品位

音乐教学承担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以及世界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因为在音乐的背后,蕴藏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音乐发展的源泉, 是创作的基础,作品个性的发展要根植于民族的文化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教学是美化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互动中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学会音乐的基本技能,成为音乐的主人。并从音乐中感悟生活,理解中华文明,从广博的世界文明中汲取营养。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音乐教育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安国,吴斌: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琳: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J ], 中国音乐教育,1996 (7) .

上一篇:浅谈音乐与舞蹈的相互融合关系 下一篇:历史教师以思维导图为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