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规划城市边缘区村庄

时间:2022-07-05 04:33:45

如何有效规划城市边缘区村庄

摘 要:城市边缘村庄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最富于变化及富于相像力的地域实体,边缘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规划也有着特殊的矛质。故从区位、人口及土地利用方面分析了村庄的发展特征,并提出村庄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和执行规划时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措施

城市边缘区范围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地带,从城市形态上看,该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位于城市边缘区的村庄是指集镇规模以下的中心村、行政村、自然村等。城市边缘区村庄作为城市发展中较活跃、变化迅速的地域实体,其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与广大的乡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势明显:村庄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与其所处的良好区位而产生的边缘效应是密切相关的。

①城市边缘区村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优先吸收市区经济、技术、信息等,而且具有城市及乡村双重市场体系,从而为村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区域干道、国家公路、铁路枢纽等共同组成的交通网络,可提供双向辐射的交通条件,连接原料产地和市场;而且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基础较好。所以,村庄周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大量的投资,是村庄经济发展及建设的重要优势。

(2)人口流动的互动特征:在这类村庄的人口构成中,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村庄的流动人口而言,其特殊区位条件下市场优势及工业、企业隶属关系的多元性影响(市属企业与村镇企业、私营企业共存),使得其内部人口呈现城乡双向流动特征。

(3)土地利用的混杂性:由于特殊的地理空间位置,城市边缘区村庄一方面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金融、商业服务业、仓储、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居住小区等广泛分布于此;另一方面城市边缘区村庄保留的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发展,并演变为城市观光农业的场地。从而导致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交错穿插,形成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边缘区村庄既不同于城市中心地区也不同于纯粹的农村地区,其规划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搞好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建设,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所以对于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进行研究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原则

1.1 城乡整体规划的原则

城市边缘区村庄接近市区,随着城市的扩张,今天的边缘区将成为明天的城市,城乡一体化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城市边缘区村庄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服从城市总体安排,承担城市部分职能,并受城市边缘区工业、居住、开发区等城市大规模建设的影响,但由于城市总体规划深度较浅、详细规划未能及时做出、村庄的行政管理仍受村委会及镇政府的领导而未纳人城市建设及管理部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边缘区村庄自身的建设缺少方向性。因此为避免今后“都市里的乡村”出现,应进行城乡整体规划,将城市与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一方面城市总体规划要切实地考虑村庄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村庄发展规划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的同时,要避免消极被动地适应它们,应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条件,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另外城乡系统是开放的,与外界有着复杂的联系,因此城乡整体规划要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致。

1.2 弹性控制原则

村庄处于城市化的最前沿,是城市扩张最有潜力的地区,也是发展目标、用地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带有很强不确定性的地区。而且村庄的规划年限一般在15年左右,时期较长,村庄内部各种物质要素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村庄规划建设应是一个动态的弹性设计,既“有机”,又要“随机”;针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建设并逐步调整,以保证规划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中具有较强的的适应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安徽芜湖市郊区的龙华村中心规划设计中,随着一期建设范围内组团道路的逐渐形成,二、三期组团道路旁的住宅也可在一期建成;村委会、幼儿园和商店等主要公建以及门面房等在一期建成,而一期范围内的文化站、汽车旅馆等可根据情况在二期建设;二、三期建设可依据芜湖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做适当的调整,部分别墅可出租。

1.3 生态优先原则

共生、适应、循环是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运行原则。其核心是生态城市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及其与外部系统间和谐、有效的生态关联。边缘区在相邻地区间物能流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媒介和半透膜作用”决定了它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城市边缘区村庄的生态环境却常常遭到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给其边缘区村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2 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执行的措施

2.1 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过的村庄规划,是法律性文件,村庄建设必须按规划实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明显不足一些地方不按规划办事、乱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发达国家,修改规划必须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这种任意修改规划,不按规划办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规划实施的连续性,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严重威胁到了城市边缘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全力保证规划的严肃性。

2.2 引导村民支持规划

村庄规划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应赢得村民的支持和配合。规划编制时,应通过组织座谈会、举办讨论展览等形式与村民交流,使规划人员的智慧和技巧与村民的切实愿望结合一体。这样的规划具有很大的透明性,反映村民的愿望,而不是规划人员单方面的苦思冥想。此外为了使村民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划,可把规划方案印成小册子,分发到村民手中,使其对规划实施一目了然,便于执行规划。

2.3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城乡两个系统,城市部门和乡村部门的管理权限在两者交接的城市边缘区交接,使之成为各自管理的薄弱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城市边缘区村庄布局混乱、建筑造型语言七拼八凑、基础设施不配套,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改革原有的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建立有执法权利和一定权限的地区性管理委员会来协调城乡发展、组织有效的城乡体制势在必行。早在1993年,北京市的朝阳区在南磨房等5个乡设试点,设立了地区办事处,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街道办事处的同等待遇,肩负城乡两种管理职能,享受城乡两种政策,原有的街乡各类经济政策都保持不变,主要任务是依照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宪法规定的乡政府的职权范围执行,统一管理地区农业和城市事务,保护和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地区办事处这一体制,对结合部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已在全国各城市边缘区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邢忠.“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6):444

[2]肖达,张捷.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演变与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1):6366

[3]李绍纯.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基层政权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3,(2):3032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战略融合的研究 下一篇:公务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