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时间:2022-07-05 04:31:55

流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流脑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工作,达到安全接种,保障儿童健康。方法:对6个月~3岁接受免疫接种注射流脑疫苗317人次的儿童,取流脑疫苗按操作规程与免疫程序进行注射接种,监测接种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观察。结果:本组接种流脑疫苗儿童,有3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0.73%(34/317),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治愈,接种成功率100%,达到了流脑疫苗安全和有效接种。结论:正确接种流脑疫苗,加强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并实施科学的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脑。

【关键词】 流脑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观察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人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冬春季为发病季节高峰[1-3],是致残和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自1985年开展A群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流行的有效手段[4],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和患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因个体差异、疫苗所固有的特性、疫苗管理、接种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免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5]。现对本中心接种点2012年3月1日-6月31日接种过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流脑疫苗)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护理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1日-6月31日在本中心门诊进行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种(简称:流脑疫苗)接种的儿童共317人次,年龄6个月~3岁,接种对象为体温在37 ℃以下、生命体征平稳且无禁忌证的健康幼儿与儿童。

1.2 方法

1.2.1 做好健康教育,减少医疗纠纷 按照疫苗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对儿童接种年龄、接种部位、接种方法及流脑疫苗的冷链等均按要求进行严格实施。告诉家属儿童预防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外,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还可能出现疫苗反应和程度不同的副反应,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时的护理要点及本中心设置疫苗接种反应求助热线电话。消除其顾虑,取得家长的配合、理解和信任,使其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

1.2.2 接种疫苗 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冻干疫苗,5人份/瓶,每瓶用2.5 mL专配稀释液复溶,置2~8 ℃环境中冷藏,1 h内用完。批号分别为20101264-1、20111108-120111223-2,疫苗全部在失效期前使用,由省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逐级向下分发。注射接种剂量为0.5 mL/人次(单人份),接种后在接种门诊观察室留观30 min。

1.2.3 观察内容 实施接种前,详细告知受种者或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5-7]。接种后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治疗与护理观察;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在接种对象离开接种门诊后,需继续进行严密观察,如出现发热或其他不良反应则就应及时联系和咨询接种点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详细的给出处理意见,并随时以家访或电话等方式进行跟踪观察,提供指导和处理措施,实施正确的护理;并详细登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一览表,建档统计并进行医学分析。

不良反应观察内容有:(1)局部不良反应: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2)全身不良反应:发热、寒战、疲倦、头痛、皮疹、恶心呕吐、咳嗽、腹泻、晕厥、其它全身不适等症状。(3)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

1.2.4 护理实施 对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4.1 注意沟通,提高家长的疾病预防知识,消除家长和儿童的紧张情绪,相互配合,使接种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接种后的心因性反应,做到精心护理;详细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疫苗反应与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及时向接种点反馈情况,医务人员随时以家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观察、提供正确的处理建议,并及时详细登记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等,随访时间为注射后1~2 d一次,3~5 d再次随访,并与第1次随访记录对比,观察是否有变化[8-9],以便科学对照分析,进行医学总结。

1.2.4.2 一般要避免空腹接受接种,受种者如果空腹接受注射,容易发生晕针,一旦发现小儿晕针,应立即使其平卧,保持环境安静,并喂以热水或糖水后可以缓解,必要时按小儿用药剂量给予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即可康复,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接种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1.2.4.3 局部不良反应:严密观察,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采取局部热敷,一般采取热敷2~3次,每次15 min左右,但要避免烫伤;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不用手挠,避免感染。1.2.4.4 全身不良反应:采取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低热一般不需处理,1~2 d会自行消退,发热但体温不超过38.5 ℃给予物理降温,可能是疫苗反应,鼓励儿童多饮水,以稀释血中疫苗浓度,促进机体代谢;合理安排儿童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以及变质过期食品等;体温超过38.5 ℃可注射或口服退热药物,一般2 d内体温可恢复正常,否则及时到公立医院就诊治疗,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随诊;出现腹泻时予以口服思密达后可治愈。

1.2.4.5 变态反应 出现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联合应用等)治疗,或及时到医院就诊;若出现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刻抗休克救治(迅速使用肾上腺素、吸氧、输液等),同时呼“120”急救电话转送综合性公立医院治疗与观察。

1.3 注意事项 (1)为熟睡的小儿接种时,先捏住小儿鼻子屏气约5 s,等小儿醒过来再接种,以免小儿受到惊吓。(2)为小儿消毒了接种部位皮肤后,接种护士的视线不能离开已消毒区域,否则在此时家长最容易不经意会污染受种部位的皮肤,造成感染。(3)疫苗稀释复溶后应马上注射接种,接种时疫苗严禁接触消毒剂。(4)冻结了的疫苗、疫苗瓶有破损、标签看不清楚或有效期已过的疫苗、疫苗复溶后出现不溶解或浑浊等异常,均应废弃,严禁使用。(5)已知对流脑疫苗、人血白蛋白、明胶、蔗糖以及抗生素过敏不得接种该疫苗。(6)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具备熟练和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的急救技能。(7)接种该疫苗前3个月以内不能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否则造成该疫苗和其他活疫苗的无效接种。(8)尽量避开在流脑流行时节接种流脑疫苗,但应急接种除外。

2 结果

在接种的317人次中,3~6月份接种第一针次为156人,接种第二针次为161人,共出现不良反应34人,占10.73%(34/317),其中出现局部反应11人(3.47%),出现全身反应21人(6.63%),出现荨麻疹2人(0.63%);第一针次者出现局部反应6人,全身反应12人,变态反应1人;第二针次者出现局部反应5人,全身反应9人,变态反应1人。所有接种对象中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进行了及时治疗和严密的护理观察,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了接种安全。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医疗干预行为[10],通过接种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建立防疫传染病的免疫屏障,是控制消灭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作为一种抗原进入人体后,对人体均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一系列反应,绝大多数对象能在接种后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但此种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就属于异常反应。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在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4,6]。本组所有流脑疫苗接种对象317人次中,出现不良反应共34例次,占10.73%(34/317),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4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63%,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63%;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接种对象的个体差异、接种时间与工作环境、疫苗的性质和疫苗的管理以及接种医务人员是否按规范操作程序、注射剂量是否标准、无菌操作观念、皮下注射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流脑疫苗预防接种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大多数为一过性损害,经及时的救治、适当的治疗与护理后可恢复或痊愈。因此,密切监测接种流脑疫苗的接种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有效安全接种和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

增强接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疫苗的严格管理,构建优良的接种工作环境,严格按照免疫工作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进行流脑疫苗接种。加强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发放有关防病治病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手册,提高人群对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重要性的的认识,提高家长与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医务人员与家长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免疫接种前的知情同意和接种后留观制度,耐心向家长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11]。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总体上较为安全,应继续坚持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但需对接种儿童进行密切监测,发现不良反应时进行及时治疗和密切护理观察,并对不良反应及时医学分析与总结,不断提高接种技术和预防不良反应的能力,才能提高流脑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预防流脑传播与控制流脑的目的,保障人类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8-282.

[2]王爱霞,翁心华.临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0.

[3]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76-494.

[4]杨声坪,李婧媛,闫先侠,等.国内流脑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2011,11(12):1468-1470.

[5]迮文远.论疫苗接种副反应[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1):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06-01.

[7]王福泉,郑春早.4例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病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1):26-27.

[8]袁淑军.接种A+C群流脑疫苗副反应观察报告[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68.

[9]周晓华.A群流脑多糖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6):23.

[10]王晓峰,张亚平,闵云,等.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593.

[11]魏红玲,宋红剑.预防接种反应及应对策略浅谈[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39(4):88-91.

(收稿日期:2013-06-09)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下一篇: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