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的改进

时间:2022-07-05 03:00:50

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的改进

【摘 要】分析了商业化通用教务管理“选课”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并针对选课制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资源,最大化满足学生选课自由的改进方案,并给出了改进方案在系统中实施的信息化过程描述。

【关键词】选课制 信息化管理 资源优化 信息化描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86-03

选课制的核心理念来源于德国学术自由原则并依此发展起来的学习自由思想。选课制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原因是选课制能让学生感觉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开阔,治学的主动性得以增强,兴趣爱好以及特殊才能在教育中受到尊重。

正因为此,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不但倡导选课制,甚至还采取了选专业制。新生入校按照大类统一学完基础课,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这样的举措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为深化软件复用的科学理念,避免重复开发,商业化通用教务管理类软件“选课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它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喜欢的课程、任课教师,并自动生成选修课班级,将复杂的“选课制”教务管理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

虽然选课信息管理系统能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自动生成选修课班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集中在过多的教师申请开设同一门课程时,系统的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选同门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度分散,选修课班级人数达不到最小值,学生被迫放弃喜欢的课程,选课自由得不到最大化满足;班级人数达到了各校规定的最小值,却远小于教室能安排下的最多学生数,学校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

一、“选课制”信息化管理

选课制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的课程,是计划外的课程设置,教务管理事务复杂性尤为突出。学生的选修课与不同系部安排的必修课常有冲突,导致排课管理瓶颈;学生的选课情况无法预计,教学资源分配难度加大。将复杂的人工管理交给计算机完成,可以大大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针对各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商业化通用软件“选课信息系统”受到各校的普遍推崇和青睐。

我国近年来在选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知网查询到的选课系统参考文献提到的信息系统设计主构架,大部分与目前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类似。参考文献对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多位教师同选一门课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鲜有提及。

下面,以我校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为例,对其处理过程作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一)开课和选课的预处理

1.错开式开课。利用教育资源的空档,开设选修课。教师和多媒体教室的空档,通常在双休日、晚上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段。利用这些时间段开设选修课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开课时间与各院系开设的必修课相冲突之矛盾。

2.最大化利用教室资源。开课班级学生数的最大值与教室容量一致,这样的预处理方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设备资源,对于资源紧缺的高校很重要。

3.对学生选课时间段的预处理。如果有太多的学生同时间段选课,会造成网络拥挤和堵塞。将不同年级学生的选课时间段错开,避免所有学生同时间段选课造成网络拥挤和堵塞。

4.设置有效性判断。如果学生所选课的上课时间与课表有冲突,显示信息,拒绝学生的选课请求,提示学生重新选择。

(二)信息系统处理流程描述

1.管理制度描述。

(1)不允许学生选择与课表中的必修课时间段相冲突的课程。

(2)第一轮选课结束后,如果教师申请开的选修课班级“人数”

(3)第二轮选课时间段的选课范围:在第一轮选课结束后,“人数”处于[n,m)区域内的选修课班级(设m为开课教室能容纳下的最多学生数)。

(4)第二轮选课时间段过后,保留“人数”处于[n,m]区域内的课程班级,将选课结果加入到学生学习课表和开课教师教学课表中。

2.数据库描述。

(1)设yx为“预选选修课班级”数据库,其属性有:教师名,课程代码,课程名,开课班级,开课时间,上课教室,人数(最小值n,最大值m)。

(2)设zs为“正式选修课班级”数据库,其属性同yx数据库。

3.常规选课信息处理过程描述。

(1)将教师开课申请记录录入yx。

(2)开放合法时间段学生选课入口。

(3)学生选课,如果所选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学生的课表时间相冲突,要求学生另选。

(4)如果没有冲突,系统对yx中的“人数”属性计数处理。

(5)若yx中的人数=m,系统自动关闭该班级学生选课请求,将yx的相关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6)选课时间段过后,关闭该时间段学生的选课功能,重复(2)-(5)。

(7)所有学生的选课时间段过后,删除yx中人数

(8)公布不足人数的选课班级号码,通知开课教师。学生进入补选环节。

(9)进入二轮选择,重复(3)―(5)。

(10)二轮选课时间过后,将yx中的“人数”属性值>=n的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1)清空yx,留下一学期选课使用。

(12)将zs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复制到学生学习课表及教师教学课表中,选课结束。

4.定义“常规选课函数”。将上述过程描述中由计算机完成的步骤,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代码,定义为“常规选课函数”。

(三)存在的问题

选课系统可以方便地生成选修课班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过多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

由于选修课与提前制定计划的必修课不一样,选修某门课程的学生人数通常无法预计,存在着变数。教师开课班级是否过多,在选课前是无法断定的,只能取决于学生完成选课后的结果。所以当多位教师同时申请开设一门课程时,选课信息系统的运行结果通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生源分散,容易导致每个选修课班级学生人数

2.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会导致虽然没被取消课程(班级人数≥n),但是所有开课教师班级人数均

3.由于多位教师申请开同一门课,学生们对上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并不了解,无法断定该选哪个教师的课。

4.外地的学生们想利用星期六的时间到市区购物、玩耍,更愿意选择晚上开课的班级,导致星期六开课的教师公选课报名人数少。开课后,学生经过听课比较,假如喜欢另一个开班教师的授课方式,会导致某些班的公选课出现听课人数远大于班级实际人数的现象,给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困惑。

二、改进方案

(一)改进方案概述

1.排序。对yx设置“往届学生评估分”的数值型属性,以“往届学生评估分”为第一关键字,“人数”为第二关键字进行降序排列。

2.合并。如果出现班级人数过于分散的情况,将排序在最后的记录,经过学生同意后,合并到前面的记录中。直到各班级人数达到最大化,最后一个班级“人数”在[n,m]之间。

3.移动。将班级“人数”=m的班级移动到zs数据库中。

4.删除。删除yx中班级“人数”=m的记录,以及经过合并后“人数”字段值为0的班级记录。

5.循环。循环操作2-4,直到yx数据库记录只剩下一条。如果这条记录的“人数”≥n,将其加入到zs中,如果人数

(二)改进方案的信息化处理描述

1.信息化预处理。

(1)数据库结构的修改:为yx数据库添加一个“往届学生评价分”的数值属性。

(2)逐条比较yx数据库记录的“课程名”属性值,如果不相同,不处理。

(3)若相同,设计教务管理数据输入对话界面,完善数据库记录,填充yx数据库记录中“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

2.信息化过程描述。

(1)学生按照正常选课程序选课(如前描述,略)。

(2)逐条比较yx数据库的“课程名”属性值,如果“课程名”属性值唯一,转跳执行常规选课函数。

(3)执行常规选课函数第一轮选课的内容。

注意:执行过程中不删除yx中人数

实现:将常规选课函数第一轮选课的程序段复制,删除掉“删除yx中人数

(4)执行常规选课函数中的二轮选课部分的内容。

实现:将常规选课函数第二轮选课的程序段复制,将该程序段定义成一个子函数后,直接调用。

(5)对yx数据库中“课程名”字段值相同的记录,以“往届学生评价分”属性值为第一关键字,“人数”为第二关键字从高到低排序。

(6)将排在最后的记录,经过学生同意后,添加人数到前面人数

(7)如果最后一条记录的人数不为0,循环执行(6)。

(8)直到最后记录的“人数”属性值=0,删除最后一条记录。

(9)将满足“人数”字段值为m的记录,从yx数据库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0)判断yx数据库记录是否只有一条记录,若“否”,循环(6)-(9)。

(11)若“是”,判断该记录的“人数”属性值,若0≤“人数”属性值

(12)若n≤“人数”属性值≤m,将该记录移动到zs数据库中。

(13)结束选课。

3.定义“改进方案函数”。将上述描述中的步骤,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代码,定义为“改进方案函数”。

(三)新课选课方案

对于新开课,学生并不了解开课教师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师的选修课存在着盲目性,或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班级,如前面所述,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晚上上课,对星期六开课的任课教师有失公正。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案来解决。

方案1:

1.第1次开课,以选课人数多的班级作为开课班级。

具体做法:在上述信息化预处理过程中,将yx数据库中“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填充为0。

说明:在执行“改进方案函数”的排序环节时,由于第一关键字“往届学生评价分”的属性值均为0,导致属性值相同,则以第二关键字“人数”降序排列。

2.第2次开课,换第1次由于“人数”少未能开课的教师开课,依次类推。

说明:保证每个教师都有机会给学生上一次该门课程的选修课。

3.所有开课教师均有“往届学生评价分”数值时,再次执行“改进方案函数”。

说明:这样可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也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方案2:

由申请开课的教师上一次学生试听课,介绍自己的教学方式,由学生比较后选择。

三、结束语

信息化处理使选课制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面对信息化处理过程中多名教师同开一门课出现的问题,在现有的商业化通用选课信息系统基础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的信息化处理方案进行了描述,即通过排序、合并、移动、删除、循环等信息化处理手段,使得选课结束放弃喜欢课程的学生人数

此外,对于新开课,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采取“轮回法”,保证每个开课教师都有获得一次开课机会后,调用改进方案算法函数。第二,由申请开课的教师上一次学生试听课。这两种方案充分重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依据,符合选课制尊重学生选课自由,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了学生盲目选课带来的系列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对选课制的认同,商业化通用选课制信息系统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如何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对选课制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细化、改进、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论文中的改进方案和信息化实施过程描述,对采用商业化通用选课系统的学校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慈仙.高校专业自主选择机制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

[2]黄明东,冯惠敏.学术自由制度构建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比较研究――一种制度视角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0(8)

[3]石玉玲,高协平.基于学习自由理念下的地方高校选课制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2)

[4]谷辉,徐婧.浙江大学学分制选课方法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

[5]聂晓霞,肖建平.以选课方式的创新促进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以中南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

【作者简介】李少林 (1966- ),女,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教学及信息化管理。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美妆&香氛情缘 下一篇: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