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

时间:2022-07-04 11:57:12

背景搜索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宣扬人文主义的时代,因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处处都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中期的作品,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三者间的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明白人文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哈姆雷特的软弱性格和最终的悲剧,是莎士比亚必然而又无奈的选择。

作品赏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改编当时一些流行的悲剧故事而来,以复仇为主题,是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伟大悲剧。

戏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理想者。他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重视人的价值,赞扬人的伟大,强调人的修养。他对人性的堕落极端愤恨,对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的卑鄙行为深恶痛绝。所以,当父王的鬼魂告诉他,叔父克劳迪斯杀了父王,篡夺了王位,并娶了母后,他要向为权势而敢谋杀兄长的叔父报仇,他把母后违背伦理的行为视为“卑鄙的背叛”。这一切都源于他身上承担的人文主义责任。

但是,他又担心泄漏心事,又怕鬼魂是假,担心落入坏人的圈套,所以心烦意乱,以至最后只好装疯。他明白,盲目斗争只是以卵击石,黑暗势力的过于强大更使他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哈姆雷特的疑惑、犹豫不决和软弱,都源于作家对时代思考的结果。作为人文主义者,他希望一切坏的东西都能被清洗;作为一个对时代有清醒认识的作家,他明白这是难以做到的。戏剧的结尾,象征人文光辉的哈姆雷特和象征邪恶的克劳迪斯同归于尽,既寄托了作者扫荡罪恶现实的理想,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精神前途的不可预测性的认识。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

精彩片段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他怎么会死的?我可不能受人家的愚弄。忠心,到地狱里去吧!让最黑暗的魔鬼把一切誓言抓了去!什么良心,什么礼貌,都给我滚下无底的深渊里去!我要向永劫挑战。我的立场已经坚决:今生怎样,来生怎样,我一概不顾,只要痛痛快快地为我的父亲复仇。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上一篇:远方 第5期 下一篇:愿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