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征护理理念在重症病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4 10:53:17

循征护理理念在重症病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在危重患者常见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高热、压疮、排痰困难、便秘中应用。方法:对183例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循征护理干预。结果:应用循征护理解决这些常见问题,护理效果好。结论:循征护理是解决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循征护理;危重患者;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12―02

循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近五年我们通过循证护理方法,为危重患者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3例,其中男99例,女84例,年龄66-85岁。其中脑出血、脑血栓后遗证40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34例,肝癌46例,肺癌30例,骨盆骨折33侧。183例危重患者中83例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干预对象,43例为高热循征干预对象,30例为压疮干预对象,26例为排痰干预对象,68例为便秘干预对象。

2 方法

2.1 收集住院危重患者资料,通过护理病历、住院病历,进行详尽护理评估、分析,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分别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高热、压疮、排痰困难、便秘等。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带头,由本科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3-5名组成循征小组成员进行循征护理干预。

2.2 循征过程

2.2.1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根据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文献查阅,证实其常见并发症为皮下血肿、液体外渗、阻塞、局部过敏、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脱落。循征方法:并发症产生与患者年龄大、生理和心理行为功能减退、血管弹性差、静脉回流不畅、及输入药物的浓度、留置时间长有关。护理干预:应用循征知识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老年人记忆力差,要常提醒他们避免留置套管肢体过度活动,保持穿刺处干燥、清洁,预防感染。选择合适静脉,可选择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粗、直的静脉。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针对老年人特点,穿刺前热敷,使血管充盈,使用指压、轻拍穿刺部位,老年人留置针时间不易太长,因为型号大的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可能性大,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机会多,临床上只要条件允许,尽量选择22号、24号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7d为宜,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掌握正确给药方法,严格掌握给药浓度和速度,由于老年人血管通透性增加,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一定要控制速度,并给予足够的稀释,先输入高渗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再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提高责任心,多巡视病房。因老年人痛觉不敏感,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不易被发现,对于发生药物渗漏肿胀患者,我科的处理方法是用2%碘伏消毒或50%硫酸镁湿敷[2]。

2.2.2 高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病情危重时出现高热及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常高达39-40℃甚至40℃以上。循征方法:高热患者通常选择物理降温法或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是首选降温方法,常用乙醇擦浴法和冰袋法。护理干预:根据循征支持,对于高热、患者首先区分高热类型是中枢性高热,非中枢性高热还是两者并存。将高热患者置于18~22℃、湿度为55%~65%病房里,头部、双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走形处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水温不超过50℃),同时用30%-50%乙醇擦浴,非中枢性高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炎、补液,同时辅以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烧药氨基吡林等。

2.2.3 压疮的问题:常年卧床的老年危重患者皮肤受压处易发生压疮。循征方法:当皮肤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时,如果病房内湿度和温度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因皮肤温度升高,加快组织代谢并对氧的需求量增加10%[3]。护理干预:避免在骨骼突出处进行按摩,在以前临床工作中,当患者出现早期压疮时,护士还在按摩皮肤,实际上损伤组织,护士必须停止这种实践;简易水袋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将临床上使用过的3L静脉营养袋清洗消毒后注入1500-2000ml的清水,夹闭注水孔,用毛巾或棉布包裹水袋,垫入压疮好发部位,每2h翻身并移动水袋1次,以减轻骨突部位的皮肤压力。还可以将一次性橡胶手套注入适量清水并将手套口封好,可垫于足跟部,亦可减少皮肤压力。建立床头翻身卡。每2 h翻身1次,必要时每lh翻身1次,并用软枕或海绵垫垫骨突处及身体空隙处。随时观察压疮的变化过程。淤血红润期:为防止局部皮肤继续受压,每30-60ml翻身1次,局部可用美皮康超薄型敷料贴于皮肤受压部位,它能用于保护元抵抗力的或脆弱的皮肤。

2.2.4 排痰困难: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时痰液黏稠不易咯出,导致排痰困难。循征方法:在排痰护理中采用“湿、拍、翻、流、咳、吸”等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H。护理干预: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痰液黏稠者用生理盐水20ml加a-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人,吸氧时在湿化瓶内装人40~50℃温开水以达到清洁和湿化作用,同时辅以拍背,拍背时患者侧卧位,叩击者两手指腹并拢,掌侧呈杯状,用腕力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力的叩击胸壁,必需在呼气时叩击3-5次,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指导进行有效咳嗽,先行2次深呼吸,第3次深呼吸后屏气2~3s然后深咳3次,将痰咳至咽部在迅速咯出,每2h翻身拍背1次,每次拍背10min左右,当患者咳嗽无力时,站在患者床旁即可听到呼噜声,表明有大量糊状痰液淤在上呼吸道,适时给予吸痰。

2.2.5 便秘:长期卧床危重患者易发生便秘,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肌梗死患者,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便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影响到抢救成功率。循征方法:危重患者活动减少和饮食改变易发生便秘。护理干预:耐心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培养定时排便习惯,要经常反复强化排便通畅的重要性。作为常规应在患者人院24h内酌情给予缓泻剂,如芦荟胶囊、麻仁软胶囊等,次日排便前用开塞露1支或痔疮栓2粒置人,患者即可顺利排便。饮食中适量增加含纤维素食物,如水果、蔬菜,平时多饮蜂蜜水,并每天坚持按摩腹部以增加肠蠕动。此外,还需加强基础护理和自我卫生保健指导,加强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预防真菌感染,清洗鼻腔及鼻导管,保持氧气流入通畅,教育患者戒烟,忌浓茶,忌酒,忌多食动物脂肪。

3 结果

通过对183例危重患者应用循征护理解决护理中常见问题,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静脉留置针应用不但减轻患者痛苦,还可随时给药,提高工作效率。对高热患者的护理可降低脑及机体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预防压疮的护理使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排痰护理使症状改善。便秘的预防,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治愈率。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高热、压疮、排痰困难、便秘等问题,一直影响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决策的提出都应以大量严谨、真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4]。循证护理是以客观为依据,强调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但由于查阅文献局限性,尚需要更全面地收集相关文献,以便更好地掌握优质护理的内涵,制定有效的措施,使护理工作真正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使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真正做到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章志霞,沈幸,蒋迎春.循证护理发展概况[J].甘肃中医,2011,18(12):36

[2] 陈茜,成翼娟,王晋,等.循证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1I):846-847

[3] 周莉.压疮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11,8(12):1983-1984

[4] 刘勤荣,王翠兰.循证护理在预防脊柱骨折并发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6(21):2l-22

上一篇:LED红蓝光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下一篇:浅谈藏药浴中五味甘露药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