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快乐起来

时间:2022-07-04 03:21:46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快乐起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快乐课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善疑愿探的教学模式,即有疑会问。有问愿探。同时老师虚心听取学生的畅所欲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性思维的熊熊烈焰。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快乐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要求传授学生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以思想的启迪,教他们如何做人,健全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师生之间互敬互爱。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学生式的教师与教师式的学生。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分享。对话是多向的,师与生,生与生,这种对话是一种网状的关系。对话还需要聆听,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沟通学生的体验。

三、生疑激趣,组织争辩,构建快乐课堂

在组织争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不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辩,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辩,要引导求“常”。

4.对疑窦丛生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释放激情.叩响心扉。构建快乐课堂

参加了多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思想也越来越麻木了,觉得一节课讲完知识点就完成了任务,不会在乎学生的内心感受。快乐课堂的理念告诉我,“激情,是教育的渴望;激情,才是语文的底色。”我带着这份激情重新投人工作,收获的却是云霞的灿烂!我用激情的石子荡起学生的千层浪,叩响了每―个学生的心扉:

五、抓住时机.点拨指导。构建快乐课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

2.情境性点拨。

3.联想式点拨。就像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球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迁移式点拨。所谓“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求同或求异。

5.诵读式点拨。即在朗读中对学生指导,以此增强记忆,培养思维能力。

6.激活写作境界。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构建快乐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我每天踏着朝阳,追求快乐的课堂而来,傍晚沐浴着夕阳的余晖,享受课堂的快乐而去,我用思考去行走,用内省去升华,和每位学生一起感受着这份美好而温馨的快乐!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朝阳县根德乡中心小学)

上一篇:有效预习 第1期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写好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