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在中小城市智能化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04 03:09:35

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在中小城市智能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 中小城市智能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全面阐述了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开发、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城市信息基础数据库,强化共享数据源建设,实施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科技文化、社会服务、党政事务等各个领域的运用,通过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 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中小城市;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流动,中小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前落后闭塞的中小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中小城市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舞台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小城市的崛起是迅猛和喜人的,但中小城市的运行模式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解决面临的挑战。

中小城市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局面,但要素集约水平滞后于城市规模扩张、民众幸福体验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已经表现得较为突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小城市仍将处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在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城市规划、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稳定与安全、城市竞争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他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资源。

1 中小城市智能化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城市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而19世纪以来,工业化的普遍发展将世界迅速推向了城市化,2008年,地球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已经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乡村人口,这种转折意味着城市不但继续作为政治、经济和科技的中心存在,也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人口中心,城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局部代表,也将在普遍意义上时刻改变着社会资源的组织方式和人们的行为模式。

中小城市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小城市新的智能化建设理念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既要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又不能缺少信息的整合共享以及智能化处理利用。城市的智能化是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等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城市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并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利用,从而为城市运行和资源配置提供智能响应控制,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智能决策依据及手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平台的综合性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

2 中小城市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出“数字城市”的概念,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网络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等成效斐然。“十二五”期间,网络信息和服务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和发展期。

2.1 中小城市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管理形态,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及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着力点。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本上是以面向居民的服务、面向企业的服务作为出发点,即政府行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相结合,全面提升公共利益。城市信息化是城市建设的里程碑,也是我们网络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网络信息化建设体系以基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为基础,建立一套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共享管理系统。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开发、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城市信息基础数据库,强化共享数据源建设,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个运作层面的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网络建设建设的有效突破。

2.2 中小城市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2.2.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体系共享建设

整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学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共用协作网,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试验环境;加强基础性、共性科研设备的建设,提高科研装备的水平;加入国家仪器设备共用服务系统,加强对外协作,积极使用网上的仪器和设备资源,弥补中小城市大型科研仪器和设备资源的不足。

2.2.2 科技文献共建共享体系建设

建立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机制,联合中小城市各文献收藏单位,建设涵盖科技著作、科技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科技报告、技术标准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中国知网镜像站点、万方数据镜像站点,引进维普、中国专利、国家标准等数据库,建立一个能够高速、高效连接国家、省有关科技文献资源的体系。

2.2.3 技术转移与技术研发公共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评价和咨询网络服务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成果的转让、咨询和交流工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共建各类中试基地、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建立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产品、原材料、技术数据库和信息网络。

2.2.4 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设城市政府门户网站,集成各种经济、政治信息资源子系统。完善导航和检索系统,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2.5 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中小城市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是建立在网络上进行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

2.3 中小城市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目的

“十二五”期间,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将致力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和公众的能力,以“整合重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集约实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进一步加强。城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机房要基本建成,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普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依法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各部门通过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网络服务体系公众认知程度和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3 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对中小城市智能化建设的作用

中小城市的网络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已向国民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已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核心业务要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网格化要实现快速发展。全覆盖提高政务运转效率,信息技术已成为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重要工具。中小城市要建成涵盖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科技文化、社会服务、党政事务等各个领域的政务核心业务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体系,初步实现系统整合与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3.1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中小城市城市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中小城市整合有效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提供了机遇。引进和研发通信、数字医疗、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电子产品及其核心技术;在软件方面加强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通信软件、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游戏娱乐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引进研发以适应城市智能化的需要。

3.2 建设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完善覆盖县(市、区)的网络建设,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城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体系。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实现办公业务网络化和公文处理电子化,市级以上行政机关全面实现公文交换电子化并建成无线办公系统。建成宏观经济、财政金融、规划管理、公共安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等一批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重要业务系统实现协同共享,互联互通。结合云计算、虚拟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扩展、完善,探索实施政务云工程。

3.3 全面引用电子信息网络体系,采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群建设,逐步实现政务信息的实时动态与更新,促进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便捷高效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网上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网上“联审联批”机制,推进一站式服务、场景式服务、全流程服务,70%的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实现较为完善的网上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和电子监察系统。完成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处理及信息服务等功能,使其在闭环管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3.4 整合电子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实现分级公开和共享。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立。规划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资源公开与共享机制。建立畅通完备的“政民互动”渠道。关注民生,注重反馈,定期通报,实时互动,提高公众上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中小城市智能化发展是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为关注点,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服务体系,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和谐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兆庆.人工智能与城市智能化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79.

[2]王巍然.浅谈科技信息网络创新平台的建设[J].今日科技,2009(10):42-43.

[3]叶亚芝智能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刘(1969-),女,河南省驻马店人,河南省驻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员、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图书、科技情报。

上一篇:放飞思绪,驰骋在天水之际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