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像一棵树,静静成长

时间:2022-07-04 02:19:20

让学校像一棵树,静静成长

任何学校文化的核心都是它的历史:过去塑造了今天。同样重要的还有深入人心的校园事迹,这些重要事迹能够贯穿学校的精神,留给人们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因为文化,“学校”这样一个普通的字眼有了生命的温润、历史的厚重、未来的承载。

那么,如果想要塑造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校长,该建立怎样的“学校观”?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基本认识?

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不由得联想到前不久刚读到的一首散文诗《来世,我愿做一棵树》:

如果有来世,我愿做这样一棵树,生长在古老而宁静的寺院里。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矗立着,静静地体会生命的过程。

如果需要用生命感悟生命,树,便是我心里最好的生存方式,

我希望用树的形态,树的姿势,在世间站立。

树是安静的,安静得没有人可以注意它的存在。

树也是沉默的,沉默得可以看见人世间的所有的恩怨,而绝不妄言。

一段段历史被我轻轻地翻过,我把所有的记忆都清晰地刻在了我的树轮上……

于是,我想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的“学校观”: 让学校像一棵树,静静成长。

在喧嚣中,撑出祥和宁静的天空

南京大学赛珍珠住过的红砖小楼掩映在参天大树的绿荫之中;鼓浪屿小岛上,独木成林的榕树下乘凉的人们摇着蒲扇,话着家常;烈日炎炎下,有着高大树木的街道,人们行走的神色多一份坦然,少一份急躁。树,带给人的是心灵的宁静、平和与从容。

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产业化”甚嚣尘上,至今仍然让为数众多的学校在追求经济效益、追逐“名校”头衔方面不遗余力,在这样的奔跑中,学校丢失了灵魂,丢失了根基,丢失了方向。在社会生态中,学校应该以“树”的姿态站立,在喧嚣中,撑出一方宁静的天空,让身在其中的师生在宁静、平和与从容中开始有声有色的教育生活,也将这种生命的温馨撒播到周围的社会,给周遭的人们送去一份心灵的慰藉。我以为,这理应是一所学校自觉的社会担当。

在土壤中,汲取永恒成长的力量

前几年在倡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时,有这样一句宣传语: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人如此,学校亦如此。“植树者必培其根,育人者必养其心。”

学校的一个个荣誉、铜牌、奖章应该是学校这棵树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自然而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试想,如果急功近利地往这棵树上缀上一朵朵绢花,挂上一个个足以以假乱真的塑料果实,这样的繁花似锦、硕果累累还有价值吗?学校这棵树,要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接足地气,丰厚文化,传承历史。根系的强大不显山不露水,然而这就是一棵树永恒成长的力量。也许,这是一棵没有开花的树,也没有炫目的果实,然而在这棵树上成长的枝叶——无数的老师、学生,他们的活力、强大与快乐,就足以让这棵树拥有傲然挺立的理由。也许,学校也会像一棵树一样,经历发展的瓶颈、生命的冬季,然而,只要庞大的根系还在,树,就还会有枝繁叶茂的一天。

在等待中,倾听生命拔节的脆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似乎让人熟悉得已经审美疲劳,但是“揠苗助长”的愚蠢依然时时发生。教育的成果,应当具有滞后性。叶圣陶老先生有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在学校发展的路径上,规范、科学、理性的评价体系往往让人失去等待的耐心,什么能让评价成绩上去就怎样做,对症下药。如此这般,与给树苗喷洒激素、施足化肥又有何异呢?早开的花谢了,早熟的果落了,土壤硬化了,根系受伤了。反之,如果我们用期待的目光看一所学校,看每一位教师,看每一位学生,静静等待,定能倾听到忙碌纷乱中被湮没的生命拔节的脆响。

如果有那么一所学校,能够像一棵树,静静成长,自己身在其中,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上一篇:倾力转型升级 促进内涵发展 下一篇:推动教育发展方式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