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时间:2022-07-04 02:01:21

外语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以所带的学生为例,对外语院校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因及其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外语院校 困难学生 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1),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笔者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五年多来的实践,以所在的大连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的学生为例,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一、导致困难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专业学习上的压力

家庭困难学生是有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困难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由于当地的中等教育中的外语教育方面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普遍较差,家庭也没有能对孩子的学习提供特别的支持,单一的学习模式导致这些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忽略了外语学习的其他方面:听、说、读的训练。升入大学后,专业外语的学生是要求全面发展的,课程划分也比高中时代仔细得多,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设置了必要的课程。以我所在韩国语为例,我们的专业课程分为初(中、高)级韩国语、初(中、高)级韩国语听力、初(中、高)级韩国语会话、韩概况、韩国报刊选读、同声传译、韩国经济、韩国文学史、韩国政治与外教等课程,边远地区的困难学生能够考入我系,应该说书面的成绩是足够优秀的,但是,中学阶段一切为了升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忽略了听、说、读的练习。升入大学后,学习习惯很难及时改正,难以启齿,再加上自身的贫困问题而引发自卑,本来就就不愿与人交流,更别说用外语和别人谈话,因此有种“不适应大学生”的感觉,由此而产生一种逆反情绪,甚至对专业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高考志愿选择都产生了怀疑,笔者对自己所带的两个年级中学校认定的困难学生中就“韩国语的学习中你感觉压力如何”进行了问卷调查,高达65%的学生认为有压力,26%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仅仅9%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由此,久而久之,这次困难学生长期收到经济上和专业学习上的压力,不堪重负,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便不可避免。

2、学生自身个性的原因

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外语类院校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外向,喜欢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且大多具有一定的文艺才能。如果一个学生性格过于内向,则会显出不合群,这正是那些家庭困难学生较为尴尬一点,他们大多在高中时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刻意也没条件去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更谈不上什么特长,个性大多偏内向,即使偶尔有特长,也不敢上台表现,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内心的压抑得不到释放,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足为奇。

3、外在环境的因素

外国语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就笔者所在的韩国语系为例,班级中女生占绝对大比例,个别班级甚至只有一名男同学。一般来说,考入大外的学生中家庭经济条件都不错,相比较而言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显得很土气,有的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勉强供应,更谈不上知名化妆品、品牌衣服等;另外,由于从小所受的生活及教育环境的不用,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根本就没接触过,这就导致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有种“丑小鸭”的感觉。笔者所带的2012级的一名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学生跟我反映他所苦恼的事儿:他的计算机课根本无法进行,他连基本的开机、关机都不会,而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根本是“小菜一碟”……再有,近几年,我校突出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以我们韩国语专业为例,每年大约有将近40%的同学能通过一年交流、2+2、半年公派等各种形式取得到韩国(朝鲜)留学交流的机会;而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则无法实现留学梦想……如此种种原因,导致那些家庭困难学生过分敏感、性格孤僻内向,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二、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辅导员,要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得在“心理”上做文章。第一,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长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那些困难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他们了解和发现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有耐心、有方法的去帮助困难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第三,转移家庭困难学生的注意力,在搞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开阔心胸。

2、加强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心理问题解决了,还得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我们在学校学生工作部的支持下,为家庭困难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并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原则下,联系了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既锻炼了学生的自身能力又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我们韩国语系为例,每学期通过学校相部门为学生提供的助学岗位多达十几个,每月150元,有效的减轻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

3、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是通往社会的跳板,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别以后大多从事翻译或文秘工作,需要学生从一开始就注意锻炼自己的口语和表达能力,而大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有很多的国际会议、学术年会在大连召开。另外,大连每年都举行服装节、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我们通过校团委积极为学生联系志愿者的岗位,为学生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能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能力,对以后更好的就业、在社会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由此,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也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切实立足工作实际,转变观念,把问题研究透彻,把针对这类学生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邢鸣鸾,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近况[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3,4(3):169-171.

上一篇: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下一篇:浅谈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