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评价成为小学口语交际的直接动力

时间:2022-07-04 01:59:59

让教学评价成为小学口语交际的直接动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对于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来说,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师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兴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主动发展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推进口语交际改革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包括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过程,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结果。从逻辑关系上看,过程是结果的必然流程,结果是过程的最终反映。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单纯的将过程和结果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不客观的,不符合逻辑的,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因此,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来说,最常用的做法还是建立成长档案,将学生口语交际的活动记录、自我总结和教师、同伴、家长以及自己的多方评价,甚至将口语交际的成果制成光盘,统统存入档案。这样的好处是便于调控学生的发展,便于了解、比较前后阶段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以便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终结性评价最常用的方式,还是考试,后边还要涉及,不再赘述。过程性评价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进度,便于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比较繁琐,工作量大,导致了有些教师存在应付的做法。教师应该将成长记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成长档案。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加强调控和监督。在课堂上,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应多纵向评价,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这一节课后的成长进步情况,他们在一节课的训练中到底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而要减少横向比较,不要过分关注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避免因为过多的横向比较,打击大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强调定性评价

相对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更适合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很难用量化评价。定性评价的优势就体现的很明显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表扬,不但要表扬学生很好,还要指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的评价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显得不空洞,切忌泛泛的、空洞无物的评价。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定性评价,建议教师要写指导性、鼓励性的评语,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教师还要鼓励孩子在每一节课后,写自我评价,同伴之间也要相互评价。评价时要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多指导,少批评。这些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保护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口语交际教学中去。定量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定量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的设定,要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从每个学段的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量化评价,可以用分数量化。但是,呈现形式要用等级,模糊毫厘之间的微差距。教师还要设立进步奖励分数,以此激励那些进步明显的“后进生”,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分项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更强调整体评价

依据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要求,可以将评价分为分项评价和整体评价。在口语交际需要培养的诸多能力中,听、说是核心和关键,可以进行分项评价。听、说分项评价,多采用小测验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听力测验时,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或者教师、学生口述,让学生记录、笔答或者复述。说的测验,可以有口头造句、应答问题、复述概括文章、讲述故事、看图说话等内容。除了测验,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观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再依据制定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分项评价可以直观的反映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些内在的指标,是无法检测的,因此,还应该加强整体评价的研究。整体评价又叫综合评价。实际上,口语交际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倾听、表达和交流这些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分项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必须借助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等综合性目标,关注的是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和质量。实施综合评价同样要研究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围绕口语交际各学段三维目标的要求来设置。为了便于操作,可以设计综合评价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提供尽可能接近现实的真实情境,让师生、生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样的评价由于工作量大,操作费时费力,可以借助学校教研组集体组织实施,也可以让高年级学生担任测试员或评委,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强调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评价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对此也非常重要。但是,仅仅有教师评价是不够的,教师面对学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大班额的情况下,关注学生的机会更少。因此,我们必须在口语交际评价过程中,强调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学生自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反映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自信心,可以是定性评价,也可以是定量评价,最好是二者结合。既有评语式、陈述性的自我评价,又有对自身口语交际水平的一个量化等级。同伴互评,除了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外,还可以反映同伴之间的态度、情感以及合作意识等。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集体之间的团结合作,尽量鼓励少用量化评价,多用定性评价,引导学生要以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家长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特别是在学校中不容易显露的、关于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家长评价表,让学生带给家长,定期反馈给教师,不失为一条加强家校合作、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评价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交际情感等,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评价的结果,在以保护兴趣、鼓励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力求反映一个学生真实的水平,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结果。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口语交际教学必定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力度必定会进一步加大,教学手段必定会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必定会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论公司意思及其独立性机制 下一篇:激活民间资本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