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考搞竞赛 通过竞赛促高考

时间:2022-07-04 12:04:49

立足高考搞竞赛 通过竞赛促高考

【摘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现和培养人才。本文主要针对数学竞赛与高考的关系作了一些讨论,并提出如何在不影响高考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竞赛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竞赛 高考学习

为响应我校提出的加强教学改革的号召,本着学习取经,对外交流的目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奥赛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经过认真学习,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了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证书。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看到了与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结合我校实情,由于竞赛起步较迟,起点较低,竞赛生源不是特别优秀,加上教师竞赛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致使我校数学竞赛成绩不够理想。有幸听到华师一附中苏远东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竞赛情况,自1992年至今,累计有二十多人获得全国奥赛金牌,2008年数学竞赛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苏老师所带实验班不仅竞赛成绩优异,在2009年高考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班40人,在高二时有两人保送到清华大学,其余38名同学中有十多人在高三时取得保送重点大学资格,其中有七人放弃保送,参加高考。参考人数为30人,最低分608分,平均分达到661分,21人超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他们通过竞赛大力促进了高考取得辉煌成绩。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为县级一中,我个人认为现阶段我校竞赛应“立足高考搞竞赛,通过竞赛促高考。”不宜撇开高考搞竞赛,主要出于如下两点考虑:

1.师生及家生有顾虑。竞赛题一般都很难,需要花一些时间、精力在上面,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进而影响高考。学生通过竞赛来取得保送资格是相当困难的,需获得全国一等奖才有保送资格。而且竞赛学习难度大,不少学生可能会中途放弃。

2.教师竞赛经验缺乏。教师对奥赛内容掌握得不是很透彻,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为了很好地兼顾“竞赛”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立足高考搞竞赛,不能抛开高考搞竞赛。将竞赛内容渗透到平常教学,不脱离高考大纲,只是在难度上拔高一些。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数学竞赛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只能是日常教学的有效补充。对学有余力、具有潜力的同学分开授课,补充不在高考大纲内的竞赛内容。现在高考命题发展趋势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数学竞赛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性和数学机智。结合高考搞竞赛对提高高考高分层是有很大帮助的。

通过奥赛培训,反思我们平常教学,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产生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兴趣应该怎样培养呢?

1.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习惯在第一堂课时不讲课本内容,而是和学生谈数学。先简述数学的发展史,结合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乐于接受;再讲高中数学知识框架,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进一步提出应该怎样学习高中数学和具体要求。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改进学习方法并清楚后阶段教学的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2.善于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不能让学生有“学不学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的错误观点,让他们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用数学的观念看问题,善于逻辑推理,理性分析。

3.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以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除了课本内容可适当补充一些思考题,研究性题目让学生课后共同探讨、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典型题目剖析,写小论文,办数学小报等。

二、着力提高上课效率。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己的教学,减少“二八”效应,牢牢吸引住学生,让他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认为这道题我已经会做了,那么我们在评讲时他该干什么呢?

1.理清解题思路,再现解题过程,使思路更清晰,注意检查细节方面。

2.优化解法,不断小结,开展变式训练。

3.对于部分确实已掌握的同学可以让他自行补充,不要浪费这些同学的时间,提高他上课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时应注意多引导、提醒。

1.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不能是被动接受,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把教师讲的内容快速加工、整理、记忆,不要总是寄希望于课后再解决,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就在课堂上解决好。

2.上课要有选择性地记笔记,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但一些重要结论、补充题等还是要记下来,可能当时听懂了,但过后可能会忘记了,通过反复巩固,使记忆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一方面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学会怎样解题。引导学生经历解题的四个阶段。

①简单模仿。模仿着教师或教科书的示范去解决一些识记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通过被模仿者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表象,从而产生类似的过程。这里已有体验性的初步理解了。

②变式练习。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上迈出主动实践的一步,主要表现为做数量足够、形式变化的习题,本质上是进行操作性活动与初步应用,其作用首先是通过变换方式和添加次数而增强效果、巩固记忆、熟练技能;其次是通过必要的实践来积累理解所需要的操作数量、活动强度和经验体会。

③自发领悟。即在模仿和练习的基础上产生理解。指解题者在解题实践中领悟到知识的深层结构,表现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但这种领悟常常是直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这是一个潜意识与显意识交错,由“双基”升华为能力的过程,也是各人自己去体会“解题思路的探求”、“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策略的形成”,从而获得能力的自身性增长与实质性提高的过程。

④自觉分析。这是一个理解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阶段。尽快进入这个阶段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的分析,弄清题解的知识基础、逻辑结构、信息流程,弄清题解中用到哪些知识,哪些方法,(下转第136页)

(上接第134页)这些知识和方法又是怎样组成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的。这是一个通过已知学来知,通过分析“怎样解题”而领悟“怎样学会解题”的过程。

以上解题过程可通过具体解题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加深理解。

高考成绩是立校之本,加强竞赛是强校之路。2009年我校付杰同学荣获全国数学联赛二等奖,我校数学竞赛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同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数学竞赛一定会开创一个新局面,推动我校高考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案例分析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下一篇:浅谈《醉翁亭记》的写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