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遇上互联网金融

时间:2022-07-04 11:58:01

当银行遇上互联网金融

即将过去的一年,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是充满变幻的一年。

一方面,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台就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紧接央行就提出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旋即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多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服务,也为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对此业界人士一致认为,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互联网金融“抢食”银行业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马云曾夸下海口:“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现如今马云的话现在正在变为事实。

今年下半年以来,以余额宝、百度百发理财,以及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异军突起,因其方便灵活、收益率高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今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6天用户数即突破100万户。官方数据显示,在短短上线5个月后,截至11月底,余额宝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互联网大鳄开始用实际行动,抢夺着银行业的蛋糕。

互联网公司纷纷“跨界”玩起了金融,在银行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更使他们有了危机感。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3》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受访银行高管承认,电商企业融资服务(如阿里小贷)对银行业务影响最大,将给整个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P2P贷款及电商企业代销也分散了银行部分的传统贷款业务。

据了解,仅2013年10月份一个月,银行储蓄就净流出4027亿元,11月存款增加5472亿元,其中居民新增存款仅为940亿元,增速同比降0.3个百分点。

在经济学家成思危看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冲击,其优势明显,交易成本低,交易完成迅速,但其并不会对银行造成致命性的冲击,因为网络上只能是小额交易,大额交易还是得通过银行。

银行打响保卫战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过不巧的是,临近年末原本就资金紧张的银行业却遇到了互联网巨头们的“落井下石”。 12月18日,“抢钱大户”网易宣布正式推出理财平台,于12月25日开售类活期理财产品,并称进行“5%的活动补贴”。此外,新浪也在与一家基金公司合作,拟推出一款叫做浪淘金的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阿里、百度、京东、东方财富等互联网平台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使得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间市场雪上加霜,价格推升至近年最高点。12月19日银行间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再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连续三日飙涨。

对此,银行内部人士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现在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普通高于银行的定期利息,网上购买也方便,没有人愿意把钱存到银行来”。

各大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不少银行开始追求产品创新,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高企,特别是在季末、年末等时点,“揽储”大战硝烟四起。

近期,从光大银行称,该行从发售一批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9;兴业银行发行的一款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期限仅为9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6%。对此,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资金面紧张,在商业银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理财产品的发售会明显增加,收益率也会有所上升,“这也是为了保证客户的理财资金能够继续留在银行享受到较高的投资收益。”

除此之外,为了“揽储”也有的银行选择与“战友”合作抢滩互联网,如平安银行和传统基金公司联盟,推出网络理财产品 “平安盈”。

风险不得不防

屡创纪录的融资成本,也引发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会“亏本赚吆喝”的担忧。有市场人士指出,部分理财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收益;银行为避免潜在声誉风险,向客户进行了刚性兑付。

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该如何辨别选择,银率网分析师表示,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以货币基金为主“投资者要关注具体合作的是什么产品,风险取决于产品本身。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是不错的选择。”

而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频出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发行的货币基金其实没有核心的定价权,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都是网络公司与基金公司合作,有的只是追随市场的价格。投资者在选择时要关注具体合作的是什么基金产品,风险高低取决于合作产品的类型。不要盲目追随高收益,也要注意产品的流动性。

上一篇:医药主题基金跑赢行业指数 下一篇:规模、收益攀升 货基排名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