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学习

时间:2022-07-04 11:25:29

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原理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停留在识记理解的基础,更应注重实际应用。许多同学反映课上都能听懂,但解题时答非所问,把握不住要点,得分率较低。笔者认为:一是学生并没有正确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二是学生运用不灵活,教学应如何把握尺度呢?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名称、地理名词、地理数据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依据考纲对地理概念的要求可分为识记、理解两个层次,授课复习时要按照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记忆类的地理基本概念,如地理名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多采用趣味记忆,谐音记忆法,诗歌记忆法,便于学生巧妙记忆,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如太阳系的行星位置顺序,由内向外,可记为“水晶地,火木土火烧木头变成土,天王、海王两大王”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理解类的地理基本概念,借助于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常用的手法如:类比法,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相似且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法:对内容繁琐,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地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两大属性,可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它们的社会经济属性和自然的属性,由于闪电缺乏经济属性,故不属自然资源。图表法:如数据的归纳分类,包含关系的概念,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可通过图片,图表可以强化学生的直观记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如何学习这些基本原理,笔者多采用的是下列一些措施。

归纳比较法:根据某些要素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特点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如比较日本、英国的区域特征,可从位置(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结构特点,农业生产方式等要素)、工业布局的状况和资源的丰富程度加以区别比较,找出异同点。二战前后,国际的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出区,迁入区的变化等要素)都可用此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区分事物共性和差异的能力,从根本上去理解地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因果关联图表法:根据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如:四季更替的知识结构可用图示法。

从图中可见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容易分析出黄赤交角则是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其它诸如温度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归根结底都是黄赤交角的存在所致,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变化及一些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形成的原因都可采用此法,知识结构图能够十分明了的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内存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影演示法: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直观的理解都有积极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广,综合性强,难度大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而地理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恰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模型,加深对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下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