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在价先行

时间:2022-07-04 10:21:45

近日中国A股市场成交量曾创历史新高――5810亿元,一时间牛市论充斥市面。股谚云:量在价先行。量价理论由美国股市分析家格兰维尔(Joe Granville)所创,他在《股票市场指标》中指出,成交量是股市的原动力,成交量变动表现股市人气,交易是否活跃。成交量体现市场运作过程中供需间的动态实况。由于中国股市过去20多年一直持续发展,不断发行新股,因此,是否牛市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成交金额是否创历史新高。

1993年至1996年初的第一次大型熊市,沪深指数均暴跌超过70%。而熊市中的几次反弹,成交金额均打破指数历史高位的记录。以深圳成分指数(399001)为例,1993年7、8月间的急升,成交金额超越3月份的历史天量,而同年11月份的反弹因为广东概念股上市,成交金额又一次打破记录(图一)。然而指数仅仅是反弹,反弹结束后,指数继续下跌。1993年底至1994年7月指数瀑布般暴跌。随着新股上市日渐增多,1994年7-9月的熊市绝地大反弹中,成交金额的峰值数倍于1993年3月牛市高峰期水平。不过,我们发现,这些成交金额的峰值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持续。以20日平均成交金额分析(在图中成交金额以红线表示),成交金额峰值之后,20日均量出现最高点时指数已经大幅回落,而成交金额亦很快大幅回落,表明市场人气不能长时间聚集,这正是熊市反弹的特征。

1996年初之后,4月份回升至1995年“5.18”行情高位附近,而成交金额已经率先高于“5.18”行情的成交金额,这便是量为价先行!看看20日均量线,是持续上升的状态,与熊市的反弹有明显的区别。1996年9月回升至1993年8月高位时,前者最高成交金额113亿元,是后者23亿元的4.9倍。早在1996年4、5月间指数已经突破图上1993年3月连接1994年9月高点的长期压力线,这亦是熊转牛的重要标志。

2001年6月至2005年6、7月是中国股市第二次大型熊市。这一次看看上证指数在熊市中的量价表现(图二)。2001年12月至2004年4月,上证指数曾经三次反弹至1700多点见顶,三次成交金额的天量均高于2001年6月的历史高峰期天量。2002年“6.24”行情急促放量,但平均量能不济,且走势上出现3浪反弹模式,显然行情不能持续。当成交金额急剧减少时表明行情已经结束。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行情有着明显的欺骗性,其时我以为牛市已经重临。一个理由是波浪理论分析熊市可能以abc-x-abc方式结束;另一个理由是成交量持续放大,20日均量创新高。不过,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熊市的底部均是有底部形态的,例如头肩底、双底或圆弧底等。2003年11月的底部显然是一个尖底。

今年初以来,上证指数逐渐摆脱于2000点附近低位徘徊的局面,近期出现显著上升行情。近日沪深股市出现历史天量5810亿元,让市场人士为之一振:牛市是否重临?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上证指数三次反弹至3000多点见顶,成交金额三次峰值是3028亿元、2951亿元及3092亿元,虽然高于2007年10月历史高峰的天量,但指数反弹一浪低于一浪(图三)。而后来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则三次反弹至2400多点见顶,成交金额在市场扩大发行新股的情况下反而减少,显然又是熊市中的反弹。及至最近,新的历史天量出现,重燃投资者对牛市的冀望。不过到目前为止,20日平均成交金额尚未创历史新高,历史记录是2497亿元。当20日均量高于2497亿元,再来讨论熊转牛较为妥当。而且上证指数正处于长期压力线附近,我以为,先将当前的行情看作大型三角形的D浪为好,即使是牛市,亦不急于一时。

上一篇:经济底部整理 关注积极信号 下一篇:招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