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高效课堂的思考

时间:2022-07-04 06:22:17

构建幸福高效课堂的思考

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忽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内容,忽视课堂的幸福感和高效性。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构建幸福高效的课堂?如何让课堂灵动起来?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

一、灵动的课堂幸福

课堂幸福是学生情感与态度得到最大尊重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才能拥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幸福!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通常是尊严的、敬畏的。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显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当学生对教师的感觉是可亲可近的,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我们、信赖我们。

不久前,我曾经听了我校教学标兵夏晗老师的一堂数学课一《购物策略》。其精彩的激趣导入,悬念迭起。课的开始部分是这样安排的:夏老师先播放了超市购物视频,引领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犹如美妙的乐师弹奏着动人的乐曲,第一个音符就使学生深深地陶醉,生发着好奇。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你的教学方法是怎么样的?”“你上课有什么特点?”夏老师随即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大字“错得好”,有的学生小声嘀咕着:“什么意思?”夏老师笑着说:“是呀,什么意思。那就是你在课堂上哪怕答错了,也非常棒!”学生一下子如释重负,原来如此。没有见过这样的老师啊……还有“错得好”的道理!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创设,无不给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记忆!充满着灵动和幸福!

二、和谐的课堂互动

在新课程中,师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双方都是彼此有关系的创造者。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的基本属性和互惠性,对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这节课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独立思考,又能小组合作,甚至是全班辩论。教师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索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后,我陷入了沉思,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孩子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一个开放的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

三、精彩的课堂错误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课堂上,在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和自身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和能力体系螺旋上升中的一个小插曲。面对“错误”,我们不能回避,要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好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富矿”,化错误为神奇,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

吴正宪老师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被很多教师作为经典在传颂。其中的每个细节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意图,她在巧用错误攻破教学难点处更是精彩无限。比如当学生初步感知1/2的基础后,教师让学生判断“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教师就随机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她让正反方各站左右两边,让正方学生说说“为什么是正确的?”,让反方学生说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学生进行了辩论。真理越辨越明,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也纷纷明白了怎么样分才是1/2。在辩论的过程中,好多学生纷纷改变主意,走到了老师的右边。一句本身错误的话在这欢乐而激烈的辩论中逐渐清晰明了,知识的难点重点突破了。让我们的课堂因错而有意义,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因错而更加精彩。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稳步推进,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充满希望的工程。教育事业不能没有理想,课程改革不能没有我们的反思,对于我们来说,要有责任心,要有信心,因为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只有一个童年。我们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负责,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设计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更要关注过程性目标,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灵魂,就抓住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活泼发展的基石,课堂就会灵动起来,课堂就会幸福高效。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民路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给孩子打造一面涂鸦墙 下一篇:活化体育课程资源 拓宽体育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