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与预防探讨

时间:2022-07-04 05:28:21

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与预防探讨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腕关节、肩袖、膝关节、踝关节、腰肌扭伤等运动损伤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预防对策: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重视力量练习,提升身体素质。

【关键词】 高校;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原因;对策

一、前言

羽毛球运动具有设备简单且娱乐性较强的特点,将羽毛球运动作为健身项目的人越来越多,在高校更是如此,羽毛球课颇受广大学生的喜欢。然而,由于大学生羽毛球基础较差,受到技术等因素影响,同时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急性或者慢性的运动损伤,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影响到正常教学,更不利于羽毛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探索羽毛球教学中各种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对有效预防羽毛球爱好者的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羽毛球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目的为促使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更安全地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1、腕关节损伤

在羽毛球运动中,腕关节损伤非常容易出现,羽毛球运动的诸项技术中,无论是扣杀,还是吊、挑、推、扑及勾球等技术均要求手腕保持后伸及外展动作,且伴随着不同技术要领,手腕需快速伸直闪动鞭打击球、内旋闪动切球等动作,手腕在快速的后伸及鞭打动作过程中,还需完成不同角度内、外旋动作,所以,腕关节很容易受到旋转辗挤而造成损伤。

2、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也是一种多发的损伤,这是因为在羽毛球各项技术中,无论正手、反手或劈吊击球,都需要右(左)臂后引且胸部舒展,当球体落至额头前上方时,上臂需向右(左)上方抬起且肘部领先,前臂后摆,手腕后伸,进而完成前臂急速内旋配合手腕屈收鞭打发力,肩关节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时,致使组成肩袖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离心超负荷状态,因此容易造成肩袖损伤。

3、膝关节损伤

在羽毛球教学中,膝关节也是很容易出现的损伤,因为在羽毛球运动中,会反复出现在较短的距离内,完成一系列连贯动作,如瞬间变向、前屈、后伸、起跳、后蹬等,膝关节不断承受剧烈的牵扯,一旦动作不协调或过度疲劳则会引发膝关节急性损伤。

4、踝关节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的全场移动、跨步、起跳、落地等环节均会用到踝关节,造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落地脚不稳,这是由起跳动作不正确及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

5、腰肌扭伤

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求:腰部需保持不断地过屈动作(如弓步接吊球等)或者过伸动作(如扣杀球等),在重复完成这些动作时,腰部很容易受到损伤。

三、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场地条件较差

羽球场地大致分为三种:水泥地、木板及PU场地,在水泥场地上一旦出现跌倒,后果往往比木板及PU场地要严重的多,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而配套的运动场地设施,特别是受到大学生喜爱的羽毛球运动的场地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羽毛球场地还保留为原来的水泥地面,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因跌倒而出现运动损伤。

2、着装不合理

着装太紧或者太厚均不利于羽毛球运动,衣服太紧则会限制动作的舒展性与协调性,容易出现突发性损伤;而衣服太厚则易出汗,汗液不容易挥发而导致着凉。

3、天气恶劣

在室外开展羽毛球教学受天气影响较大,如在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羽毛球运动,极易出现运动损伤。

4、准备活动不充分

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上场便开始剧烈活动,则很容易发生肌肉或韧带的损伤。

5、技术动作不规范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初学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规范动作,容易致使身体负荷过大从而出现运动损伤。

四、预防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上不够重视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大学生认为:羽毛球运动相对简单,活动量及强度没有篮球足球等项目大,更没有身体碰撞,所以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所以,针对这部分大学生的认识不足,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因此,务必需对他们实施预防运动损伤的思想教育,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从而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帮助大学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羽毛球锻炼的过程中除了需时刻注意运动损伤外,同时需注意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特别要小心跌倒及滑倒,一旦重心不稳,摔倒之前可以低头、屈肘、团身,且以肩背着地完成顺势翻身,可有效避免手腕挫伤。同时,还需时刻注意来自球或球拍攻击的可能,特别在羽毛球双打过程中,队友双方很容易因“抢球”而出现拍子击打拍子甚至身体的危险动作,这就要求双方分工需明确,另外,在网前的队员需时刻将拍子高举至眉梢,防止被对方的球击中,从而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羽毛球课的开始部分,需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准备活动,结合专项性准备活动,将肌肉和关节韧带充分拉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原则。

4、重视力量练习,提升身体素质

羽毛球运动对力量、灵敏、速度及技巧等多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有针对性地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及关节、韧带的柔韧练习,切实增强肌肉力量,确保肌群可以长时间承担较大负荷的运动量,可有效避免受伤。

五、结束语

羽毛球运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既是一种促进健康的手段,同时又是一种享受。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与技术动作不规范关系很大,所以,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非常重要,同时,在羽毛球教学中,作为羽毛球教育工作者需进一步强化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和能力,时刻将学生的安全摆在首位,课前组织学生充分完成准备活动,课中随时留意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错误动作需及时并耐心的指导,此外,通过一系列力量练习,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从而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建辉,吕岩.大学生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损伤、预防及应急处理[J].高等教育在线,2009.

[2] 时锋.浅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信息,2010.

[3] 谢欣池,唐朝辉.羽毛球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4] 余长青,石鸿冰.羽毛球运动所引起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5] 胡富松.羽毛球教学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的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07(5).

上一篇: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未来五年改革仍须过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