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语文素质教育方法

时间:2022-07-04 02:51:56

课改下的语文素质教育方法

课程改革的浪潮已在全国各地涌起,语文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教材,还要备素质教育这根弦。如何突破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扩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是电子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能从更多的渠道接收语文信息,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平台,与此同时,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果语文课程的教学仍然局限在角落里,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压减教材内容,突出经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既简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挤出时间拓展内容,使教学艺术具有时代气息。如在古典文学名篇的学习中,可采用比较学习法,把原著和近年的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相比较,寻求异同和联系,分析作者原意与导演的编导意图,评价课文人物描写与演员塑造形象的差异等。

二、引导学生横向思维,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应该明确,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增长因素外,还有一个我们息息相关的文化发展因素。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思想精华大量表现在语文教材里,不少优秀作品本身就是生动的思想教育教材,所以在语文课上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取作品内容的文化精华、思想精华,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横向思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学习孔子的文章,我们可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办学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还可就孔子的一些论数据展开课堂讨论,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患人之不知已知,意不知人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激发学生横向思维,探讨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经过课堂讨论,同学们会深受启发,既了解了孔子在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还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净化了大家的心灵。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骄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信心。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证明,人们从听觉上获取的信息保持在60%左右。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语文教学应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用图像、声色、色彩等综合方式刺激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作文课,教学结合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成功的范文,有利于同学相互学习。

四、充分利用传统的“小班级大舞台”的形式,营造浓厚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氛围。

实践证明,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展示才艺的舞台,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开展素质教育:1、针对违法乱纪的学生,针对错误的性质与类型,可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由同学自行判定;2、切实利用班会;3、利用板报墙报等。

综上所述,可预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引导下,语文素质教育会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相信语文素质教育今后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今后会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

上一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高效识字 下一篇: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