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2-07-04 12:44:35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镁产业发展现状

1.1国外镁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之前,西方国家原镁-镁合金-镁加工产业优势突出。进入21世纪后,世界镁产业格局变幅巨大,主要表现为:中国替代西方国家成为原镁主要生产国。2000年之前,电解法是世界主要的原镁生产工艺,世界原镁产能大国有美国、加拿大、挪威和法国等国家。随着低成本硅热法(亦称皮江法,由加拿大人皮江于1942年发明的)在中国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国外原镁生产逐步萎缩。2000年,国外10个国家的原镁产量合计32.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01-2004年美国西北合金公司、法国普基镁厂、加拿大诺兰达曼格诺拉镁厂、澳大利亚镁业公司(AMC)先后停产、破产,到2011年,国外仅有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和美国5个国家仍在生产原镁,总产量13.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左右。根据工艺加工工艺划分,镁合金可分为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2大类;按应用领域划分,可分为通用合金和特殊合金2大类。从目前研究现状看,欧美国家一直走在镁合金技术开发的最前沿,取得了重要成果。通用合金主要包括ASTM标准的AZ/AM/AS和AJ系列,重点应用在镁压铸件,如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壳体等领域。然而,欧美镁合金生产企业在镁锭重熔成本和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因此,欧美企业开始逐步放弃普通合金的生产转而依赖从中国进口。特殊合金主要用于军工产品,例如WE系列合金和Elektron21合金等,比如Elektron21是由英国NicholasJeal公司研制的,是一种含杂质极低的高纯度合金,不含有任何主要的强化元素,只含有适量的Nd、Gd和Zn,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硬度,并能保持到200℃的高温条件。美国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直升机首先使用了Elektron21。

该类合金需求量逐渐增大且附加值大。欧美国家此类合金产品的生产企业通常与军工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产品销售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与其他合金相比,航空航天使用特殊镁合金,效果非常明显。B-36重型轰炸机每架用4086kg镁合金簿板;喷气式歼击机“洛克希德F-80”的机翼用镁板,使结构零件的数量从47758个减少到16050个;“德热来奈”飞船的起动火箭“大力神”曾使用了600kg的变形镁合金;“季斯卡维列尔”卫星使用了675kg的变形镁合金;直径约1m的“维热尔”火箭壳体是用镁合金挤压管材制造的。欧美日是镁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消费的主要市场。镁加工技术不仅涵盖了镁合金的铸造、锻造、焊接和防腐处理等各个方面。例如,炼钢脱硫使用镁粒的脱硫效果比碳化钙好,虽然镁的价格比碳化钙高,但其用量仅为碳化钙的1/6~1/7,镁脱硫总费用较碳化钙经济。使用镁牺牲阳极进行阴极保护,是一种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镁牺牲阳极广泛用于石油管道、天燃气、煤气管道和储罐;港口、船舶、海底管线、钻井平台;机场、停车场、桥梁、发电厂、市政建设、水处理厂、石化工厂、冶炼厂、加油站的腐蚀防护以及热水器、换热器、蒸发器、锅炉等设备。镁合金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和3C行业,欧美国家、日本分别是汽车、3C行业开发的领先者,镁的轻量化、导热性和本身的金属属性比铝要更好,成为未来轮毂的主角;其高端零部件的主要消费市场亦在欧美国家。

1.2国内镁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至今,我国镁合金和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产能过剩、国内消费不足,与产业结构设置有很大关系。追溯至1995年,国内原镁产业突然进入了快车道。2000年,我国原镁产能31万吨,产量19.5万吨。2011年,我国原镁总产能接近16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比例为85%,产量约66万吨。但原镁产能超过需求,产能利用率较低,并呈降低趋势。2011年,原镁利用率仅为4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镁加工技术的进步,国内原镁消费量逐步增长,镁产品不断涌现,但与产量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可见,2011年国内原镁消费量仅为27万吨左右,远低于2011年原镁产量(66万吨)。国内镁合金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国内镁合金产量13.5万吨。到2011年,已增长到23.9万吨,有5家镁合金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1万吨。镁加工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我国镁加工产业集群地区分工初步形成,珠三角和太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3C电子产品生产区域,长三角、长春和重庆地区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动工具的主要生产地区。

1.3陕西镁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陕西镁产量为25.05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38%。2012年陕西镁产量为31.6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成为中国最大的原镁生产省。截至2011年底,陕西省共有涉镁企业51户,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府谷、神木两县。目前,榆林市已建成的原镁生产线超过50万吨。截止2011年底,榆林市原镁产能已达到8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左右,成为我国原镁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被国际镁业界评价为“世界镁业在中国,中国镁业在榆林”。2011年榆林市镁产量24.2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6.6%,被誉为“世界镁都”。

2国内外镁产业发展趋势

2.1国外镁产业发展趋势

(1)原镁产业

西方国家注重环保,相关法律极为严格。因此镁企业不可能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硅热法大规模生产原镁,中国仍将是世界原镁生产国。

(2)镁合金产业

基于国家安全考虑以及国防产品的保密性要求,国外不会完全依赖别国供应特殊镁合金,国外镁合金生产企业仍会占有较高比重。

(3)镁加工产业

镁加工产品主要作为汽车和3C行业产品的零部件,欧美日等国该类产业的研发水平仍将处于领先地位。

2.2国内镁产业发展趋势

原镁产业向煤炭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目前,原镁产能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宁夏三省区,山西镁企业数20家,陕西镁企业数38家,宁夏镁企业数6家。2011年,山西省镁产量全国第一,但陕西省原镁产能已超过山西,产量差距正在减少。国内各地区2011年镁产能产量,陕西与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随着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投资,国内原镁生产企业向镁合金生产领域拓展,国内市场对镁合金的消费需求逐步会增长,消费量亦将不断增加,最终超过出口量。随国内镁合金冶炼技术的改进和镁加工产品生产工艺的提高,出口的镁终端产品数量将持续增加。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外镁加工企业将在我国建造生产基地。

2.3陕西镁产业发展趋势

已经开始谋划镁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力争在10年内将我省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镁业基地。依托神府现有基础,打造金属镁冶炼和镁合金压铸件基地;依托关中高端制造业发达优势,规划建设镁合金深加工生产基地;依托我省科教和人才优势,推动涉镁企业和科研等建立镁合金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还将在省内的汽车、航空航天企业积极推广应用镁合金。

3结语

(1)与其他金属相比,金属镁拥有资源优势、性能优势、环境优势等三大优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重庆、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长三角、珠三角和青岛等多个具有特色的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但是在镁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镁特性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镁及镁合金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亟待加大投入,寻求突破和创新。

(2)陕西镁产业要积极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向低碳、规模化、减排和循环经济以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要重视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的组建,形成具有区域产业优势的技术创新聚集地,力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刘芳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上一篇: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下一篇: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